摘要:你的公司是否也得了“部门墙”的重病?销售和生产互相指责,技术和商务沟通靠吼,员工拿着固定工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以为是激励不够,想加工资发奖金?等等!
你的公司是否也得了“部门墙”的重病?销售和生产互相指责,技术和商务沟通靠吼,员工拿着固定工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以为是激励不够,想加工资发奖金?等等!
今天我告诉你这样一个真相:在错误的流程上谈激励,无异于给沼泽地里的拖拉机加满油——只会陷得更深。
“老王,最近怎么回事?订单交付总是延期,客户投诉都快把我们淹了!”上周,做智能家居定制的朋友李总向我大吐苦水。
他的公司今年行情不错,订单接到手软,但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销售团队像打了鸡血,签单一个接一个,可到了后端交付,就彻底“堵”住了。
生产部经理老张抱怨:“销售签的都是些什么‘神仙’订单?客户要求千奇百怪,技术方案变来变去,很多细节根本没给到我们,怎么生产?出了问题全是我们的锅!”销售部经理也不服气:“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有机会先抓住再说!我们把客户需求转给技术了,是他们方案出得慢,信息不全,我们也没办法!”技术部更是委屈:“客户的需求像挤牙膏,销售的采购今天说要A,明天又说要B,一个报价方案改八遍,我们哪有时间搞研发?”李总头疼地说:“我给的工资在行业里不低啊,为什么大家就是拧不成一股绳?一个个都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懒’员工,部门之间跟仇人似的。”
这场景,是不是在你公司也天天上演?你把这归结为员工态度问题、忠诚度问题,甚至想通过加薪、发奖金来“收买人心”。
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想错了!问题根本不出在人身上,而是出在你的管理“系统”上。
很多老板一遇到管理难题,第一反应就是“钱没给到位”。于是,开始设计五花八门的绩效考核:销售按签单额提成,生产按计件发奖金,技术按项目数量给激励……
听起来很美好,但结果呢?
销售为了提成,饥不择食。 不管是亏钱的订单,还是技术上难以实现的订单,先签了再说,把烂摊子甩给后端。生产为了奖金,野蛮生产。 追求数量和速度,忽略质量和细节,导致次品率飙升,返工成本居高不下。技术为了项目奖,闭门造车。方案设计得天花乱坠,却不考虑采购成本和生产难度,最终让订单“看起来很美,一做就亏”。你看,在一个信息不通、流程混乱的系统里,你发的每一分奖金,都在“鼓励”员工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去损害公司的整体利益。这就是典型的“局部最优,整体最差”。
你花的钱,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部门间的对立和内耗,让公司陷入“越忙越亏”的死亡螺旋。核心真相是:流程是土壤,激励是化肥。土壤是盐碱地,你用再好的化肥,也只会烧死庄稼。
我们近期辅导了上海一家专做精密设备消防灭火系统的制造企业,它就遇到了和李总一模一样的问题。这是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市场前景极佳,但内部流程一团糟。
痛点:
商务和技术作为前端,像两个独立的“信息孤岛”,接单时凭感觉、凭经验,传递给后端生产、采购、仓库、质检的信息,要么不全,要么模糊,甚至经常变化。
生产部拿着一张模糊的指令单,不知道客户到底要什么,出了问题也不知道该找谁,只能在部门间来回“踢皮球”,沟通成本极高。
最要命的是,有些订单报价时算的是一套成本,生产时客户又加了新需求,最后做下来,发现亏本了!
错误的尝试:
老板也想过给生产部加“准时交付奖”,结果生产部为了拿奖,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干,导致废品增多,反而拖延了整体交付。
正确的解法:先动流程,再谈利益!
我们没有急着上绩效方案,而是带着管理层干了第一件事: 梳理流程,统一“语言”。
核心动作就一个: 由技术部牵头,设计一张《报价信息需求单》。
这张看似简单的表格,威力巨大。它把一个订单所需的所有技术参数、客户特殊要求、使用环境、材质规格等,全部变成了标准化的勾选项和填空题。
对商务: 不再是和客户采购“聊天式”沟通,而是拿着表格,一条一条和客户的技术人员确认。信息一次性给全,避免了“挤牙膏”式的反复沟通。对技术: 拿到这张完整的需求单,就像拿到了一份清晰的“考卷”。设计方案、核算BOM成本(物料清单成本)一目了然,从源头上就杜绝了“拍脑袋”报价导致的亏损风险。对后端: 所有生产、采购、质检部门,都围绕这份标准化的信息单开展工作。技术要求是什么?标准是什么?一清二楚。谁有疑问,都知道该找技术部的谁来确认。当所有信息都在ERP系统里清晰流转,当每个部门都知道一个订单的“前因后果”和“成本构成”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部门间的抱怨少了,推诿扯皮没了,大家开始真正关注“如何把这个订单顺利地、赚钱地做完”。
很多中小企业老板总觉得“流程优化”是世界500强才玩的高大上概念,其实不然。对于成长型企业,流程优化的核心就两点:信息打通和责任明确。
第一步:定义你的“关键信息交接单”。
学学上面那家企业。
不管你是做什么行业的,找到从客户需求到最终交付这条主线上,最关键、最容易出错的信息交接点。是设计图纸?是物料清单?还是客户需求书?把它变成一张标准化的表单,让它成为公司内部的“通用语言”。这张表单就是你的“京沪高速”,所有信息都必须在这条路上跑。
第二步:让成本在阳光下“裸奔”。
别把财务数据当成老板一个人的秘密。
利用ERP系统,或者哪怕是一个共享的Excel表,把每个订单的直接成本(材料、外协、人工)和相关费用都严格录入,并对核心管理层开放。当生产经理看到一个螺丝的错误选用会导致上千元的损失时,他比你还着急。透明化是建立信任和共同责任感的第一步。
第三步:建立“问题源头”追溯机制。
当交付出现问题时,不要开“批斗会”,而是开“复盘会”。
拿着你的“关键信息交接单”和成本数据,一层一层往前追溯:问题出在哪里?是商务没问清楚?是技术设计错了?还是生产没按图纸做?找到根源,然后去优化那个环节的流程或表单,而不是简单地处罚某个人。
回到李总的困惑。他的员工不是“懒”,而是被混乱的流程“绑住”了手脚,不知道该往哪里发力。当公司内部信息不畅,权责不清时,员工最理性的选择就是“自保”,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所以,各位老板,请收起你准备发奖金的手。
先静下心来,画一画你公司的业务流程图,看看信息流在哪里堵塞了,责任链在哪里断裂了。把修路(流程优化)的钱花在前面,远比给跑车加油(绩效激励)更重要,也更有效。
只有当公司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畅通无阻时,你再启动绩效激励的引擎,才能真正地一骑绝尘,让员工发现问题,并通过利益驱动去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人人为公司着想”的强大合力。这,才是基业长青的根本。
若您向本账号私信 “绩效” 二字,即可获取一招制敌的精妙策略。我们将为您免费奉上一份时长达100分钟的薪酬绩效(及内部合伙人)内部学习讲解视频方案。
此方案具有快速起效、独具创新的显著特点,宛如一把利刃,助力您在企业经营中披荆斩棘
来源:绩效智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