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越来越多消费者喜欢在主播的镜头里“种草”。但不少人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直播里说得天花乱坠,到手后却“货不对板”:材质差、尺寸错、颜色变样。此时很多人会问:能退吗?答案是——能退,但要看你是否掌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越来越多消费者喜欢在主播的镜头里“种草”。但不少人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直播里说得天花乱坠,到手后却“货不对板”:材质差、尺寸错、颜色变样。此时很多人会问:能退吗?答案是——能退,但要看你是否掌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一、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直播购物同样享有“知情权”和“退货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十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享有知悉真实情况的权利,并有权获得质量保证、退换货等公平交易的保障。
直播销售虽然形式新,但本质上仍属于电子商务交易。《电子商务法》第六十一条明确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进行审核并履行管理责任。
也就是说,只要你是在电商平台内观看并购买的直播商品,无论是“品牌自播”还是“带货达人”,法律上都认定这是网络购物行为,消费者同样享有《消法》第25条规定的七日无理由退货权。
当然,该条款也有例外——例如定制商品、鲜活易腐商品、拆封影响二次销售的商品(如内衣、食品、软件等),商家可不予退货。购买前要注意商家是否明确告知这些限制,否则仍可退。
二、主播虚假宣传可构成“欺诈”,可要求“三倍赔偿”
很多直播间的“套路”在于宣传时夸大、隐瞒或虚构事实。比如说“全真皮鞋”,到手后其实是合成革;或者宣称“限量正品”,却无品牌授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
换言之,只要能证明主播或商家存在故意虚假宣传、引导误购的行为,就不止能退货,还能要求三倍赔偿。
举例:某消费者在某平台直播间购买“正品护肤品”,收到后发现无防伪码,经品牌方鉴定为假货。此时不仅可以退货退款,还可依据第五十五条要求三倍赔偿。
此外,《广告法》第四条也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若直播间宣传语构成广告内容,平台及主播同样负连带责任。
三、维权要有“证据链”:截图、录屏、聊天记录都很关键
消费者维权最常见的难点,是举证不足。直播是实时行为,宣传内容往往在回放中被删除。
因此,关键在于保存证据。包括但不限于:
下单页面截图(商品标题、规格、价格)
直播间视频或录屏中主播的口头承诺
聊天记录、快递单号、交易凭证等
这些材料可以作为日后投诉或诉讼的重要依据。
依照法律,当消费者与电子商务经营者之间发生争议的,平台应当依法提供相关交易信息,协助调查和维权。
如果商家拒不退货或推诿责任,可先通过平台客服发起维权;若仍无法解决,可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或向消费者协会举报;必要时,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商家退货并赔偿损失。
四、结语
直播购物的便捷与优惠吸引了无数消费者,但也不能忽视法律风险。
记住三个关键点:
一是网络购物同样受《消法》保护;
二是虚假宣传可索“三倍赔偿”;
三是维权要有完整证据链。
来源:科技深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