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人奇妙夜2》没笑出来,《再见爱人5》笑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2 00:38 1

摘要:随后,我打开了另一档家喻户晓的情感类综艺《再见爱人5》,别名《一年一度心梗大会》:

今年看综艺,感受是错位的。看《喜人奇妙夜2》时:

随后,我打开了另一档家喻户晓的情感类综艺《再见爱人5》,别名《一年一度心梗大会》:

作为从第一季就开始追的忠实观众,我是万万没想到,《再见爱人》会变成搞笑综艺,并成功击败了隔壁专门搞笑节目《喜人奇妙夜2》。

说好的,“节目收获流量,嘉宾收获财富,观众收获结节”呢。

新一季,三对嘉宾出场环节,rapper夫妻直接出圈了。

这毕竟是一档离婚综艺,关系破裂或即将破裂的才会上,按常理来说,双方都懒得搭理对方才是。

结果,rapper夫妻,一整个热战火拼,密集输出。

男嘉宾还会在吵架过程中,加手势,很有态度的样子:

吵不过的时候,“come on man”,丝滑出口。

反正,双方的暴躁和聒噪程度,不分伯仲,只能感叹一句,年轻真好呀!

虽然,我理解节目需要一些新噱头,但确实没想到,走向的是喜剧。

说实话,我突然有点不想看了。

理由不是因为节目画风变了,这才刚开始,估计后面还会回到亲密关系探讨上。

原因是,我不想再“被资本做局了”。

由于第四季大火,这一季,节目组给我一种正努着劲儿要“整个更大”的感觉。

观察室“催更团”成员,几乎“大换血”,就是个很明显的信号。

沈奕斐和黄执中走了,来了刘擎、张春、林心如。

《再见爱人》第五季观察团嘉宾

没有说新的观察团成员不好的意思,我非常欣赏三位老师。

看过刘擎老师的书,听过张春老师的播客,刷过林心如制片的剧,三位都是专业傍身的人,上这个节目,绰绰有余。

只是,这个时候,三位出现在观察室,用意很明显啦,节目组想以更迎合目标受众的方式,让《再见爱人》出“更大的圈”。

按照这个思路,当然是能讲出目标受众爱听的话的嘉宾,进驻观察团更有利于节目传播啦。

那目标受众是谁呢?

根据月狐iAPP数据显示,芒果TV女性用户占比76.9%,16-35岁年龄段用户占比75.5%,远远高于其他平台。

果然,我被资本盯上了。

那为啥是刘擎和张春呢?

我的理解,刘擎主要是接替黄执中的。

观察室里必须要有一位看起来相对权威的男性。

而黄执中已经不太适合了。

因为他在第四季说了些我不爱听的话。

我相信在《再见爱人》第四季之前,以及《奇葩说》阶段,黄执中一直挺招女观众们喜欢的。

我也喜欢

在《再见爱人》,他深谙女性观众爱听怎样的话,常常金句频出,犹如一把手术刀,“揭露”婚姻关系里的许多真相,看起来清醒无比。

但第四季,针对麦琳“熏鸡事变”,他说过界了。

麦琳原本已经充满争议,但黄执中却和她“一般见识”,看起来也被气到的样子,在自己评论区放上了“熏鸡”照片讽刺一番,将麦琳推进了更大的舆论漩涡。

这让他成了一个不客观,患了某种PTSD,甚至有些mean的人,最重要的是,伤害了部分目标受众的感情。

虽然,“恨”麦琳的观众很多,但也有不少人觉得麦琳因为节目组刻意剪辑,以及黄执中的引导,正在遭受不公正的网暴。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谁对谁错已经不重要了,黄执中,退下吧。

刘擎老师接上。

他学识深厚,语带机锋又不失人文关怀,是许多人眼中可爱又智慧的宝藏导师。

相比黄执中,不容易翻车。

且看起来也更出圈更具权威。

那为啥沈奕斐也不来了呢?

我的理解是,她太严谨了,以至于说的话,一些人也不爱听,或者听得不够爽。

作为一档婚姻情感类综艺,从专业匹配度上来说,个人觉得沈奕斐是最合适的,她本身是研究婚恋的社会学教授,能给出一些中肯冷静的分析和建议。

但综艺最不需要的就是中肯冷静的建议,越上头才越好。

观众不是来学习的,而是来找情绪价值的,观察室嘉宾更多是“嘴替”功能,而不是输出知识。

张春未必是来“取代”沈奕斐的,毕竟两人专业和领域不同,但张春更“适配”当下的《再见爱人》。

这几年,她凭借许多“反三观”言论,成了播客圈“红人”,公众形象早已超越“作家”或“心理咨询师”这些职业标签,是一个更具话题度和辨识度的人。

张春

《再见爱人》从第四季开始,正式转向“吐槽爽综”路线,在这样的语境中,张春能发挥的空间,制造的戏剧可能性,要比严谨的沈奕斐大多了。

关键是,她基本不会“刀”女嘉宾,或来个各打八十大板这种操作,很安全。

节目组如此良苦用心为我量身定制了观察团阵容,我怎么好意思不充会员呀,已经充了。

但还是不想看了。

因为节目真的没啥新意了。

说实话,这档综艺,就第一季,在认认真真探讨婚姻关系。

《再见爱人》第一季嘉宾

之后的嘉宾,多少带着些“靠节目翻红”的意图来的,所以难免有演的成分。

这我也就忍了。

至少前四季,咱还是能看到,节目组在通过嘉宾选择,环节设置等方式,不断调整它的“镜头”,为观众剖开婚姻的不同切面。

第一季,相对纯粹,重点在于呈现婚姻中复杂的沟通困境与情感疏离,探讨爱情如何被日常消磨,以及沟通的重要性;

第二季,引入了老年夫妻面对生死的议题,使得讨论更具厚重感;

艾威和Lisa作为老年夫妻样本参加《再见爱人2》

第三季,瞄准“新时代婚姻”的痛点,如“女强男弱”关系中的权力再平衡、个体成长步调不一致导致的捆绑与挣脱;

作为“女强男弱”婚姻样本的傅首尔,参加《再见爱人3》

第四季,虽然放大了戏剧性与话题度,但节目继续往前走了一步,通过探讨“婚内财产”与“无性婚姻”,完成了对亲密关系的一次深度“祛魅”,让公众议题回归至个体在婚姻中最真实、最隐秘的困境。

《再见爱人》第四季,通过黄圣依和杨子的婚姻,探讨了财产话题。

但第五季,除了搞笑rapper夫妻的搞笑,在嘉宾选择上,没有发现特别新的婚姻样本。

邓莎这一对,其实很像第四季的杨子、黄圣依。

一个一开始被中登的成熟稳重吸引的女孩,长大了,此时发现了事业婚姻家庭,两头都无着落,开始想要改变了。

重复“慕强-成长-觉醒”剧本。

李施嬅这一对,最大看点除了“有钱有颜大女主为何恋上普男8年”谜题外,他们的港式思维与粤语交流也蛮有意思,感觉在追TVB剧。

这一对,婚姻样本没那么独特,但作为文化样本,挺独特。

PS:李施嬅真正好好看,好体面呀,放一张她在《新闻女王》中的剧照。

目前看下来,这三对嘉宾中,邓莎和李施嬅两对

最多算是“错配”,那对rapper明明爱得死去活来

尤其是三位男嘉宾,本来应该是舆论火力焦点,但个人感觉他们是5季以来,槽点最少的。

或者说,三位男嘉宾的形象相对扁平,你不会对他们的行为逻辑产生多少意外,看到目前,说不上精彩,甚至有点乏味。

当然,也可能是我境界提升了,或者无力吐槽了。

但按照这节目的操作,从解构“爱”的复杂性,滑向展示个体的可批判性,估计依然能带观众进入一场新的情绪狂欢。

只是,很多观众可能以为自己在通过节目,进行一场有点社会学意味的观察,但实际上,自己是那被捕获的流量,被剪辑盘了又盘,被嘉宾盘了又盘,被“催更团”盘了又盘。

说到底,再有内涵和价值追求的节目,也绕不开流量与招商的现实。

来源:念的影像生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