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盖茨的核心观点都写在一份17页的备忘录里,他直言“末日论”把气候行动带偏了。在他看来,大家为了短期减排目标投入太多资源,反而忽略了变暖世界里那些最迫切的民生需求。
盖茨的核心观点都写在一份17页的备忘录里,他直言“末日论”把气候行动带偏了。在他看来,大家为了短期减排目标投入太多资源,反而忽略了变暖世界里那些最迫切的民生需求。
最让人咋舌的是他面对记者提问时的表态:如果要在“消除疟疾”和“气温上升0.1摄氏度”之间选一个,他会毫不犹豫选后者,“人们根本不了解当下存在的苦难有多深重”。
这份备忘录就是冲着巴西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去的,盖茨想让各国领导人好好掂量下,有限的资金是不是真用在了刀刃上。
他自己也清楚这话会引发争议,在记者圆桌会上就坦言,不重视气候的人不会认同,把气候当唯一议题的人也不会认同,他只是想从务实角度让资源和创新多帮帮贫困国家。
毕竟盖茨现在的精力主要在盖茨基金会,这里已经投了数百亿美元搞全球医疗、教育项目,像艾滋病、结核病、疟疾防治都是重点,2015年他还创办“突破能源”公司,算是兼顾着气候和民生两头。
不过,气候科学家们可不买账。他们一致认为,哪怕0.1摄氏度的升温都不能轻视,每高一点,极端天气就更频繁,物种灭绝风险也会增加,地球可能更快摸到不可逆的临界点。
华盛顿大学的克里斯蒂·埃比说,她同意谈判该聚焦人类福祉,但盖茨觉得单靠绿色技术就能控住气候,这想法太不现实了。
哥伦比亚大学的杰弗里·萨克斯更直接,批评备忘录“毫无意义、含糊不清”,还说减贫和气候转型根本没必要对立,管住石油巨头游说就行。
斯坦福大学的克里斯·菲尔德倒是觉得,可以理性讨论气候叙事是不是太悲观,但必须兼顾长期和短期投资,应对气候和支持发展缺一个都不行。
普林斯顿大学的迈克尔·奥本海默也有疑问,政策优先人类福祉没问题,可自然生态怎么办?“我们真能活在技术泡沫里吗?”其实盖茨也没否定气候的重要性,他在备忘录里说“稳定的气候环境才更有利于改善民生”,只是想调个优先级而已。
有意思的是,盖茨纠结的“减贫与气候”关系,最近倒有不少实际案例在探索答案。
8月底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落幕的“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2025减贫营”里,清华大学的“阳光绿洲”团队就拿了冠军,他们在巴西塞尔唐地区推“农光互补”系统,把种地和光伏发电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帮当地人多赚钱,又增强了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还有中国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的苏丹红海州项目,今年5月已经启动了。苏丹正经历困难时期,这个项目还是顺利落地,给当地受冲突影响的中小农牧渔民送种子、农机具和渔具,直接帮到8000多户家庭。
同时还做牲畜防疫、流域治理,整个农业系统慢慢复苏,能惠及36万多农牧民和渔民。中国驻苏丹大使馆临时代办说这是两国患难与共的见证,苏丹农业部长也说这援助是“播撒希望的种子”。
就连中国官方最近也亮明了态度,生态环境部在10月底发布报告,提到COP30是推动《巴黎协定》实施的关键节点,呼吁各方统筹推进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谈判,还要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坚持多边主义合作。
盖茨的争议言论,本质是气候行动里“效率与公平”的碰撞。其实减贫和应对气候未必是单选题,各地的实践已经给出了兼顾的思路。
只要坚持多边合作、务实行动,总能找到既解当下之困又谋长远发展的出路。
来源:聆听娱纪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