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十月的正午暖阳透过玻璃,洒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智慧体育公园的翌创3D打印小店里。37岁的孙伟指尖轻点屏幕,一台标记着“中国芯”的3D打印机低鸣运转,环保材料丝线层层堆叠,逐渐显露出北京天坛的飞檐轮廓
金秋十月的正午暖阳透过玻璃,洒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智慧体育公园的翌创3D打印小店里。37岁的孙伟指尖轻点屏幕,一台标记着“中国芯”的3D打印机低鸣运转,环保材料丝线层层堆叠,逐渐显露出北京天坛的飞檐轮廓
“老祖宗的智慧加上新科技,这就是咱们的文化底气!”他眼中闪着光,向驻足的孩子展示指南车模型——这台《宋史》记载的古老机械装置,如今以现代科技获得“重生”。
匠心破茧:公园里的科技“造梦者”
小店不足三十平米,却如微观中国创新长廊。展架上,DF-5C洲际导弹模型与北宋水运仪象台并肩而立;窗边“舰载激光武器”车饰折射出蓝光——这是孙伟为庆祝抗战胜利80周年特别设计的作品。
“用中国设备打印中国骄傲,这才对味!”孙伟轻抚打印机外壳。这台核心部件完全国产化的设备,是他技术自主的底气。
三年前,因对新兴制造技术的好奇,孙伟就开始“把玩”3D打印机。从最初打印简单的小摆件,到尝试复杂的结构模型,他渐渐沉迷于这种“从虚拟到现实”的创造魔力。
今年四月,孙伟正式辞去煤炭工业设计工作,在智慧体育公园创办了自己的翌创3D打印工作室。“这不是一时冲动,是看到了‘柔性制造’的未来。”他笑着说。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六个月来,孙伟日均工作14小时,建模、调试、组装亲力亲为。智慧体育公园运营负责人丁志强常在深夜见他埋头钻研:“有次为修复敦煌飞天衣袂的飘动感,他反复试验十几次,材料堆满半间屋。”
汗水浇灌出果实。从儿童定制的“孙悟空机甲”到中煤集团巡检机器人部件,两吨环保材料在他手中化作千件作品。在中煤某所智能巡检机器人研发的关键阶段,孙伟用3D打印技术在72小时内完成外壳的设计与验证,在一次紧急修改中,从调整模型到打印完成仅用10小时,化解了客户的参展危机。
“4万多元营业额不算多。”孙伟在展示一个航天模型时,开心地说,“但看到孩子摸着月壤舱说‘长大要造真火箭’,这比赚钱痛快!”
红心赋能:暖城沃土滋养创新“雨林”
小店背后,是一张“双创”网络悄然铺展。在智慧体育公园生态中,翌创3D打印成为科技体验的关键节点。
从“代码世界”到“三维空间”的转型,在康巴什青少年发展中心工作的白梅见证了他的社会担当:小到学生科创的模型制作、文创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大到工业零件的快速原型验证,曾经“图纸上很完美、生产时犯了难”的困境,如今通过材料的精准堆叠迎刃而解。
文化认同在协作中深化。学习雕塑专业的包俊峰举着与孙伟共创的“小龙宫”鱼缸摆件:“传统泥塑难保存,3D打印却让细节永存。”
“文化自信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孙伟说,在康巴什会展中心的一次展览中,见到精致的“康巴什三家套”以及蒙古族头戴挂件等文创产品时,深受触动。
这种触动转化为行动,当鄂尔多斯大剧院需要黑神话悟空主题音乐会的展品时,孙伟打印的一米八高悟空雕塑成为大厅入口的视觉亮点,随后又为大剧院定制冰箱贴、小手办等文创产品,破解了传统定制“百件起订”的痛点。
凭借跨行业积累的服务意识与技术敏感度,孙伟的工作室现已悄然融入本地产业链:为科技企业打印精密零件原型,帮文创爱好者实现设计落地,给学校提供科创实践支持。“3D打印的魅力,在于让‘创意’不再受限于‘制造’。”他说,希望用这门技术为鄂尔多斯的产业升级添一份力,让更多“天马行空”的想法,通过他的打印机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文脉铸魂:传统与现代的“化学反应”
小店总吸引着像李女士这样的社区居民。“原以为是玩具店,没成想撞见‘中华文明展’!”她带着孩子辨识指南车的齿轮联动,惊叹于古人智慧。孙伟的创作逻辑始终清晰:用科技激活文化基因。
在打印指南车模型时,孙伟发现了“千年误会”。当拼装到核心齿轮结构时,他惊讶地发现这竟是差速原理的早期应用。“原以为这是外国技术,没想到三国时期马钧就已造出指南车,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这份发现让他更加坚定:老祖宗的美学密码加上新时代的技术钥匙,正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这份文化自觉源自血脉。爷爷亲身经历过战争年代,父亲又亲历改革开放。“父亲总说,当年用算盘造原子弹是拼搏,现在有‘中国芯’更要争气!”孙伟将DF-5C模型摆在“镇店C位”:“没有大国重器护佑,哪来小店安宁?这就是‘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实理儿。”
秋风吹动店门风铃,大人、小孩围看新出炉的“南天门计划”空天母舰“鸾鸟”。科幻照进现实,在未来工业体系的发展中,3D打印技术正提供新思路。
夕阳为小店镀上金边,打印机正吐出一枚党徽书签。纹路由“为人民服务”繁体字勾连而成,背面刻着“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孙伟轻轻拂去细屑:“从指南车到‘中国芯’,变的只是工具,不变的是中国人造物创世的匠心。”
拐角小店方寸之间,一个普通创业者的梦想正与中国脉搏同频共振——那打印机低鸣的韵律里,有文化传承的密码,有科技自强的决心,更有一个奋进时代最澎湃的心跳。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