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突破传统服务边界,真正走进师生生活、融入育人全程,成为教育文化领域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以2025年“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聚焦“可移动图书馆”这一创新载体,系统构建”动起来、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钟玉 通讯员 金鑫 隋立国
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突破传统服务边界,真正走进师生生活、融入育人全程,成为教育文化领域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以2025年“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聚焦“可移动图书馆”这一创新载体,系统构建”动起来、活起来、香起来”的阅读新生态,有效破解了大学生“读书少”、馆藏资源“沉睡率高”的现实困境,为职业院校文化育人提供了“潍工经验”。
“动起来”:
图书服务走出馆舍、走进生活,构建全域阅读网络
传统高校图书馆往往面临一个共性难题:藏书量不断增长,但流通率持续走低;服务时间固定,却难以匹配师生多元作息;馆舍空间有限,无法覆盖全校活动区域。针对这些痛点,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创新推出“可移动图书馆”工程,通过智能化、网络化、便捷化的智能书柜系统,将图书服务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智能书柜的布局需要精心谋划,最核心的工作是从大数据中分析师生流动的热点区域和停留时间。学院最终选定在宿舍楼、教学楼、食堂、体育场馆等区域,布设支持扫码借阅和24小时自助归还的智能设备。每个书柜虽仅容纳百册图书,但通过“读者荐购—系统响应”机制,能够根据借阅数据实时调整书目,实现精准投放和动态更新。这一“小而美、快而准”的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时空限制,使图书资源真正流动起来。与之相匹配的则是一整套“图书物流调度系统”,通过日常巡馆和数据分析,及时补充热门书籍,调拨闲置资源,确保每个书柜都能保持吸引力和新鲜感。系统后台实时监控借阅数据,自动生成补书清单,由馆员和学生志愿者共同完成配送,形成一套高效运转的“图书供应链”。
这一创新实践的效果立竿见影。实施半年来,校园图书流通率显著提高。“碰到排队时翻几页书,等朋友时借阅一本新刊,已经成为很多同学的习惯。”一名大二学生表示,“这种随时可读、随处可还的便利,让阅读融入了我的日常生活。”
“活起来”:
共建共享激发主体意识,打造活力阅读社群
硬件设施的创新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图书馆“活起来”,关键在激发人的活力。学院深刻认识到,真正的阅读生态需要读者的深度参与和情感认同。为此,学院创新实施“书柜管家”志愿者计划,通过招募、培训、激励一批热心学生,赋予他们管理权、建议权甚至决策权,使其成为移动图书馆的“主人”。
学生志愿者们经过图书馆的专业培训后,负责所在区域智能书柜的日常维护、图书推荐、活动组织等工作。他们不仅是服务者,更是阅读推广的使者,通过同龄人之间的影响和带动,有效提升了阅读活动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志愿者们共同推动建立了“读者议事会”机制,定期收集身边同学对书目更新、服务优化、活动开展的意见建议,让读者成为图书馆建设的“合伙人”。每次新书采购前,会通过线上平台发起投票;每项新服务推出前,会组织读者焦点小组讨论;甚至智能书柜的摆放位置、开放时间等都充分尊重了使用者的意见。这种深度参与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过去是我们推着活动走,现在是读者带着活动跑。”图书馆馆长感慨道,“学生们自发组织的读书沙龙、分享会、诵读比赛等,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更加贴近他们的需求,参与度和活跃度自然大大提高。”
“香起来”:
文化滋养涵育人文底蕴,营造浓郁书香氛围
“移动图书馆”不仅是图书流通的节点,更是文化传播的窗口、氛围营造的枢纽。学院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润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文化活动,让书香弥漫校园每个角落,浸润师生心灵。
学院创新推出“嵌入式微活动”体系,依托各个智能书柜点位,开展“经典诵读十分钟”“主题书展周周见”“读书沙龙随手约”等小型化、高频次、强互动阅读活动。每个智能书柜都配有专属二维码,读者扫码即可加入该书柜的读书群组,分享阅读心得,发起线下交流。这些活动规模不大但内容丰富,时间不长但体验深刻,充分利用师生碎片化时间,将文化滋养融入日常场景。
同时,学院注重打造“书香+”融合模式,将阅读与文化、艺术、科技等元素创造性结合。如在智能书柜旁设置数字阅读屏,展示馆藏古籍数字化成果;开展“声临其境”配音活动,让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声音艺术重现魅力;组织“书画同源”创作体验,将传统书法与现代阅读相结合。这种多维度的文化体验,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内涵和外延。
“嵌入式微活动”和“书香+”模式,让阅读超越了个体行为,打造了许多个阅读微社群,使之成为连接师生、融通专业、互鉴文化的重要纽带。随手阅读正发生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潍工院文化气质。
从“立身”到“立心”,构建赋能型服务新范式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依托“可移动图书馆”建设的“书香校园”,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设施升级或服务优化,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图书馆理念革命和服务范式重构。它成功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根本转变:
从“资源立身”到“服务立心”,重新定义了院校图书馆的价值定位。过去图书馆多以馆舍面积、藏书数量为荣,现在真正以学生读者满意度、资源使用率、服务便捷度为衡量标准,完成了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从“被动等待”到“主动赋能”,重塑了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通过移动终端、智能书柜、云端服务等,将资源推送到学生身边,将服务延伸到8小时之外,将参与权交给使用者,构建了全方位、全时段、全员参与的新型服务生态。
从“单一借阅”到“综合育人”,提升了院校图书馆的文化功能。通过阅读与文化、艺术、科技的深度融合,图书馆不再是简单的借书还书场所,而成为文化传播的高地、心灵滋养的园地、人才培育的基地。
这一创新实践充分证明,只要真正以读者为中心,以激活资源为导向,以文化育人为目标,就能让图书馆真正“动”在实处、“活”在明处、“香”在深处。在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时代征程中,这种让书与人相遇、让阅读与生活相融的探索,推动了高校阅读生态建设,诠释了润物无声的文化育人理念,昭示着教育本真的回归。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