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财经圈,总能看到有人聊“存储芯片要起飞”,还有人问“下一个新易盛在哪”。不少朋友一脸好奇:新易盛到底凭啥火?存储芯片里真能再找出这样的公司?其实咱不用光听消息瞎猜,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先搞懂新易盛的“火出圈”逻辑,再看看存储芯片里哪些方向有潜力,普通人
最近刷财经圈,总能看到有人聊“存储芯片要起飞”,还有人问“下一个新易盛在哪”。不少朋友一脸好奇:新易盛到底凭啥火?存储芯片里真能再找出这样的公司?其实咱不用光听消息瞎猜,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先搞懂新易盛的“火出圈”逻辑,再看看存储芯片里哪些方向有潜力,普通人也能看明白背后的门道。
先得说说新易盛为啥能成为“标杆”。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新易盛之前靠光模块业务火了,2024年净利润增速飙到343%,股价也跟着涨了不少。核心原因就俩:一是踩中了AI算力的风口,AI服务器需要大量光模块传数据;二是技术过硬,能做出满足高端需求的产品,订单接到手软。现在大家找“下一个新易盛”,其实就是找“有风口+有技术”的存储芯片公司——毕竟存储芯片和光模块一样,都是科技赛道的“硬骨头”,谁能啃下来谁就有机会。
先搞懂:存储芯片现在为啥火?
有人可能会问:存储芯片不就是存数据的吗?咋突然就成热点了?其实这背后有三个实实在在的需求在推:
第一个是AI和人形机器人的需求。AI要训练模型,得存海量数据;人形机器人要识别环境、记动作,也得靠存储芯片。2025年10月刚出的行业报告显示,今年全球AI服务器对存储芯片的需求同比涨了120%,人形机器人用的存储芯片需求更夸张,涨了180%。有存储芯片厂商的人透露,现在高端存储芯片的订单排到明年3月了,根本不愁卖。
第二个是存储芯片价格回暖。从2025年二季度开始,DRAM(动态存储芯片)和NAND(闪存芯片)的价格就慢慢涨了,到10月,主流DRAM芯片价格比年初涨了35%,NAND涨了28%。价格涨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自然就大了,这也是存储芯片公司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第三个是政策支持。2025年9月,工信部明确提出“加快存储芯片国产化替代”,还给出了补贴和税收优惠。国内不少存储芯片公司都借着政策红利扩产、搞研发,这也给行业加了“一层buff”。
找“下一个新易盛”,得看这3个核心条件
新易盛的成功不是偶然,想在存储芯片里找类似公司,也得看三个关键条件——少一个都难成气候:
条件一:得踩中“真风口”,需求要实在
新易盛踩中了AI算力,存储芯片公司也得有明确的需求支撑。现在看,有两个方向的需求最实在:
一个是AI服务器用的高端存储芯片。AI服务器存的数据比普通服务器多10倍以上,得用高速、大容量的存储芯片,比如DDR5内存芯片、PCIe 5.0 SSD。2025年10月,国内某存储芯片公司公布,他们的DDR5芯片已经供货给国内头部AI服务器厂商,前三季度相关收入涨了210%。这种有实际订单的需求,才是“真风口”。
另一个是汽车存储芯片。现在的智能汽车,中控、自动驾驶、车载娱乐都要存数据,一辆智能汽车用的存储芯片容量,是传统汽车的5-8倍。2025年1-9月,全球汽车存储芯片市场规模达126亿美元,同比涨了45%。有网友说“以后汽车就是‘四个轮子的电脑’,存储芯片肯定少不了”,这话还真没说错。
条件二:技术得过硬,不能“凑数”
新易盛能火,关键是技术能跟上高端需求。存储芯片也一样,不是随便做个芯片就能卖——得看“能不能做高端产品”“有没有自主技术”。
比如国内某存储芯片公司,之前只能做中低端NAND芯片,2024年砸了20亿搞研发,终于做出了3D NAND高端芯片,良率(合格产品比例)还达到了85%,跟国际大厂的差距缩小到10%以内。结果今年前三季度,高端芯片的收入占比从15%涨到了40%,业绩也跟着涨了不少。反观有些公司,一直做低端产品,价格涨不上去,订单也不稳定,自然成不了“真龙”。
还有个关键指标叫“专利数量”。存储芯片技术壁垒高,专利多说明技术积累深。截至2025年10月,国内存储芯片公司里,专利数量超过1000项的有5家,其中有3家的专利主要集中在高端存储领域,这几家也是现在市场关注的重点。
条件三:业绩得有支撑,不能光靠概念
新易盛的火,是靠净利润343%的增速撑起来的。找“下一个新易盛”,也得看业绩——至少得有“营收增长”“订单增加”这些实在的东西,不能光靠概念炒作。
比如某家做存储芯片设计的公司,2025年三季度营收18亿元,同比涨了65%,订单金额达到32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3倍。财报里还提到,现在手里的长期订单(超过一年的)有19亿元,这说明公司的需求是持续的,不是短期爆发。反观有些公司,营收涨了但订单没增加,或者靠政府补贴撑业绩,这种就很难长久。
有老股民说“炒概念的公司像流星,有业绩支撑的才像恒星”,这话用在存储芯片领域特别合适——毕竟科技赛道拼的是长期实力,不是一时的热度。
网友们咋看?两种观点都很实在
翻了翻财经论坛和社交平台,发现大家对“找下一个新易盛”的看法,主要分两派,都没啥虚头巴脑的话:
一派是“谨慎派”,觉得“别轻易跟风,容易踩坑”。有人说“之前追过不少‘小作文’里的公司,结果业绩不达预期,套了大半年”;还有人说“存储芯片技术壁垒高,普通人很难看懂真实实力,别听消息就买”。
另一派是“理性派”,认为“可以关注,但得看本质”。有人说“找公司得看需求、技术、业绩这三样,缺一样都不行”;还有人说“存储芯片国产化是大方向,要是能找到真正有技术的公司,长期看有机会”。
其实不管是哪一派,核心都是“不想被割韭菜”——咱们普通人攒点钱不容易,既不想错过机会,也不想盲目跟风亏了钱,这种心态特别能理解。
最后聊聊:别光找“下一个”,看懂逻辑更重要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告诉大家:找“下一个新易盛”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看懂存储芯片的“赚钱逻辑”。对普通人来说,不用非要找出具体公司,只要明白这几点,就能更理性看待:
第一,风口得是“真需求”。AI、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这些需求,不是短期炒作,而是长期趋势,支撑的存储芯片公司才有可能走得远。
第二,技术是“硬通货”。存储芯片不是谁都能做,有自主技术、能做高端产品的公司,才有可能在竞争中活下来。
第三,业绩得“实打实”。营收、订单、利润这些数据,比任何“小作文”都靠谱,要是数据不好看,再热的概念也撑不住。
现在存储芯片赛道确实热闹,但也别被热度冲昏头。你觉得存储芯片里,AI需求和汽车需求哪个更有潜力?要是找“下一个新易盛”,你最看重技术还是业绩?
我是夕一,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以上所有观点均是个人观点,供大家交流讨论,不涉及任何建议哈,感谢大家的喜欢与支持,咱们明天见!
来源:夕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