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5日,宁波塘溪镇,一对00后把婚礼办成了小学公开课:3万8搞定酒席,还把喜糖换成1076份“文明礼包”塞给小学生。
“份子钱到底随多少才不肉疼?
”——10月15日,宁波塘溪镇,一对00后把婚礼办成了小学公开课:3万8搞定酒席,还把喜糖换成1076份“文明礼包”塞给小学生。
我看完只有一句:原来省钱也能上《人民日报》。
那天早上,村口风堇谷的稻田刚割完,稻茬还湿着。
新郎华星辰自己蹬三轮把新娘陈宗凯接进门,车头绑俩旧编织袋,里头是前晚俩人熬夜剪的喜字。
酒席没请婚庆,用的是镇里文化站借来的折叠桌,菜单直接写地名:堇谷米、童村笋、东山溪鱼,连盐都是隔壁阿婆家晒的。
最绝的是公筷,一根竹棍削两半,烫个红边,成本不到两毛,亲戚吃得直点头:干净,还带走当水果叉。
我蹲在后厨数过,整餐没剩下一整盘菜。
骨头归狗,汤汁装袋,连桔子皮都被大妈抢去晒陈皮。
新人说预算就3万8,多了没有,结果现场还被镇里拉去拍短视频,顺手拿下8000万播放。
第二天,镇小学老师把礼包发下去,里头文具印着“别浪费”的小漫画,孩子当贴纸到处贴,家长群直接炸锅:这比发喜糖有用多了。
更离谱的是,有人开始组团来塘溪办“同款”。
文旅办干脆把稻田、老屋、旧三轮打包成线路,23对新人拍完照顺手买走40%的土特产。
阿婆家晒的咸齑以前卖不动,现在按斤预订,她笑得直咧嘴:没想到吃酒席还能带火腌菜。
我算了笔账,一场婚礼,省下的鞭炮钱让小学生多上三节德育课,顺带把镇里农产品卖出双11的感觉。
省不省已经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家突然发现:原来不攀比也能把事办体面,还把钱包和脸面一起保住。
所以别再问份子钱给多少合适了——人家已经把红包折成文具,送到你娃手里,这账怎么算都赚。
来源:泰安068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