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三娃花4200网上买门窗曝光!运回家找师傅安装,网友:钢板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10:10 1

摘要:4200块买门窗,没走丈母娘的店,直接在网上下单,结果家里炸了锅。

4200块买门窗,没走丈母娘的店,直接在网上下单,结果家里炸了锅。

徐三娃,四川巴中一个普通女婿,9月刚把新房钥匙拿到手,三天后快递车就把铝合金窗拉到村口。

丈母娘一句话:“你信手机不信我?

”空气瞬间凝固。

我刷到这条热搜,第一反应是肉疼:换我,也选网上。

线下熟人报价6500,网上同款4200,省下的2300够给娃交一学期幼儿园学费。

谁的钱是大风刮的?

可农村的门道不只在价格。

丈母娘的店开在镇主街,铺租人工都算进那扇窗里,还得留点利润给年底给外孙的红包。

她生气,不完全是生意黄了,是“我帮你带娃、你帮衬我买卖”的循环被一刀斩断。

女婿的算盘噼啪响,她的账本却写着人情。

徐三娃后来跟媒体说,他提前问过价,丈母娘含含糊糊,“到时候给你成本价”。

成本价是多少?

没合同、没清单,他怕装到一半再加钱,更怕吵起来连亲戚都做不成。

干脆一闭眼点“立即购买”,至少平台写着“破损包赔”。

货拉拉司机把窗框卸在院坝那天,邻居围了一圈。

有人摸厚度,有人敲玻璃,现场像验金子。

徐三娃递烟,司机提醒:“板子划了直接拒收,别签字。

”他照做,十分钟验完,付尾款,电子发票秒到邮箱。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像城市白领,流程清爽,没欠谁。

可清爽只持续到晚饭。

丈母娘把炖好的鸡端上桌,一句话没说,鸡却像啄他的心。

老婆左右为难,低头扒饭。

徐三娃憋出一句:“妈,我水电工已经约好了,换窗户得赶工期。

”丈母娘回:“你赶工期,我赶人情,咱俩谁急?

第二天,村里微信群有人发链接:《年轻人网购大件,正在杀死乡镇小店》。

配图就是徐三娃家还没撕膜的窗户。

他瞬间成了“白眼狼”代表。

事情闹大后,镇上电商服务站的人上门拍视频,告诉他:2023年全镇网购门窗同比涨八成,光他们站点就退换了12单,全部免费上门取件。

镜头前,徐三娃像拿到盾牌:“售后有保障,我才敢买。

”视频评论区却吵翻:

“省了钱,丢了情,划算?

“亲戚报价虚高,还不让人说?

吵到最后,还是数据说话。

同样1.4毫米铝材,本地店6500,网上4200,包测量包运输。

丈母娘给出的解释是“用的是原生铝”,可徐三娃把两份检测报告放一起,金属成分几乎一样。

丈母娘又补一句:“我包你一辈子售后。

”女婿小声嘀咕:“一辈子太长,我只想先住进去。

僵局怎么破的?

村委会看热闹不嫌事大,干脆把双方拉到电商服务站,现场比价。

工作人员打开后台,显示该款门窗近30天在巴中地区卖出370套,退货率1.2%,主要问题是尺寸误差。

丈母娘盯着屏幕,脸色从红转白,最后叹气:“你们年轻人都讲数据,我讲感情,看来我得学点新东西。

当晚,丈母娘主动提出:后续吊顶和橱柜,她去找厂家拿批发价,按网上行情再降5%,但要求徐三娃签字:材料到场先验收,再施工,不满意随时退。

徐三娃听完愣住,这等于把“亲情”也装进合同。

他点头,老婆终于露出十天里的第一个笑。

这事在村里传开后,出现一种新式“明算账”:

亲戚先给成本清单,买家去网上比价,差距200元以内就照顾熟人,超过200元谁便宜买谁,差价部分买家封红包给亲戚,算作“人情补偿”。

听起来绕,却没人再红脸。

电商平台的业务员嗅到味道,火速在镇上挂横幅:“大件送村,破损包赔,价格比线下低,人情给足。

”现场登记送不锈钢锅,大妈们排队,一边扫码一边唠嗑:“回头把清单甩给女婿,看他咋选。

徐三娃把这段经历发在抖音,配文:“4200买窗,2300买清净,剩下的人情,我学着自己挣。

”播放量破百万。

有人骂他精明,有人夸他清醒。

他只在评论区留了一句话:

“当亲情变成绑架,我宁愿被说冷血,也不想被说傻。

热闹过去,新房继续装修。

丈母娘的店门口新贴一张纸:价格透明,欢迎比价。

徐三娃路过,递过去一瓶冰可乐,老太太拧开喝一口,打了个嗝,阳光照在两人身上,像把旧账一页页晒干。

省下的钱是真,修复的关系也是真。

只是以后村里人再谈门窗,会先问一句:

“你家报价,能不能也包赔?

来源:生活小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