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泼冷水!12月降息悬了,A股4000点要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10:00 1

摘要:10月30日凌晨,全球金融市场被鲍威尔的一句话浇了盆冷水!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把基准利率降到3.75%-4.00%,还宣布12月1日起停止缩表(QT),本来是妥妥的“放水”利好,结果鲍威尔补了句“12月降息不是板上钉钉”,瞬间引爆市场恐慌——美股从涨1%

最炸的点直接说:老美如期降息25点,却官宣12月不一定再降,美股黄金跳水、A50翻绿,去年3674点跌穿3000点的阴影要重现?

10月30日凌晨,全球金融市场被鲍威尔的一句话浇了盆冷水!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把基准利率降到3.75%-4.00%,还宣布12月1日起停止缩表(QT),本来是妥妥的“放水”利好,结果鲍威尔补了句“12月降息不是板上钉钉”,瞬间引爆市场恐慌——美股从涨1%直线跳水,纳指几乎平收;国际黄金短线暴跌25美元,差点跌破4000美元/盎司;A50期指直接翻绿,连夜回调近1%。

这场景让不少股民瞬间想起去年的噩梦:同样是美联储降了一次就暂停,A股从3674点一路调整半年,最低跌到3000点附近,套牢了一大批人。如今A股刚站稳4000点没两天,就遇上这波“鹰派降息”,难道历史真要重演?今天A股会直接低开低走?4000点能不能守住?手里的股票该割肉还是抄底?用最实在的大白话,把所有关键问题扒透,看完心里就有底了!

先搞懂:鲍威尔到底说了啥?为啥市场反应这么激烈?

很多人没看懂,降息明明是利好,怎么反而跌了?核心问题出在“预期差”——市场本来盼着美联储“一路宽松”,结果鲍威尔给宽松踩了刹车,这种“给了糖又打一巴掌”的操作,才是真利空。

先看美联储的“双面操作”:

一方面,做了两件利好的事:一是降息25个基点,这是今年第二次降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二是明确12月1日停止缩表,不再从市场抽流动性,还会把到期的房贷支持证券(MBS)重新投去买短期国债,相当于给全球市场补流动性。这两件事单独看,都是能让股市、债市涨的好消息。

但另一方面,鲍威尔的表态却充满“鹰派信号”,直接打破了市场的幻想:

第一,明确否认12月降息的确定性。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委员会内部分歧很大”,12月不一定会继续降息,甚至有委员觉得“该暂停一个周期”。要知道,之前市场预期12月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高达95.5%,现在直接从“大概率降”变成“不一定降”,预期瞬间崩塌。

第二,政策投票分歧暴露矛盾。这次降息投票是10票赞成、2票反对,有人觉得该多降50个基点,有人干脆反对降息,这种分歧说明美联储内部对后续政策方向完全没达成共识,后续政策不确定性大幅增加。

第三,对经济的表态“虚实不一”。鲍威尔说美国经济“温和扩张”,消费支出强劲,但美国就业市场已经亮红灯:亚马逊裁员1.4万、UPS裁4.8万,2025年美国裁员人数可能突破100万,私营部门还少了3.2万个岗位。这种“经济数据好看但就业拉胯”的分裂状态,让市场更慌了——不知道美联储接下来到底会跟着经济数据走,还是跟着就业数据走。

市场之所以反应这么激烈,本质是“赚预期、卖事实”。之前大家都在赌美联储会持续宽松,提前买了股票、黄金,现在预期落空,获利盘赶紧出逃,导致资产价格跳水。而A50作为A股的“先行指标”,外资一看宽松节奏要慢,自然先卖出避险,这也是A50翻绿的核心原因。

关键问题:今年会重演去年的大跌吗?A股4000点守得住吗?

这是所有股民最关心的问题,答案很明确:大概率不会重演去年的深跌,但4000点附近肯定会剧烈震荡。原因很简单,今年的A股和去年相比,基本面完全不一样,有三大“护盘力量”:

第一,A股有自己的“政策主线”,不再完全跟着美联储走。去年A股除了美联储政策转向,没有太多强力政策支撑,而今年不一样——“十五五”规划建议刚公布,明确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国防科技、高端制造,PCB、军工、半导体等赛道都有实打实的政策红利和订单支撑。这些国内政策带来的增量资金,能部分对冲外资流出的影响,不会像去年那样“无依无靠”。

第二,A股当前的支撑位比去年更牢固。从技术面看,上证指数今年以来形成了明显的上升趋势,3800点是强支撑位,就算4000点守不住,回调到3800点附近也会有大量资金进场抄底。而且数据显示,上证指数近期的平均支撑位在3455点以上,和去年3674点后无支撑下跌完全不同,下方有足够的承接力。

第三,资金面比去年更健康。去年A股成交额长期在1万亿以下,市场人气低迷,而现在两市成交额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10月29日更是冲到2.3万亿,说明国内资金活跃度很高,机构、散户都在积极参与,就算外资短期流出,国内资金也能顶上,不会出现“资金断层”导致的深跌。

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4000点作为关键心理关口,本身就有获利盘了结的压力,再加上鲍威尔的利空冲击,今天A股大概率会低开,甚至可能短暂跌破4000点。但只要不出现“放量大跌”(成交额突然萎缩到1.5万亿以下),就属于正常的震荡调整,不用过度恐慌。

今天操作指南:三类股要加仓,两类股赶紧跑!

面对这种“外部利空+内部震荡”的行情,盲目恐慌或贪婪都没用,给大家三个具体可执行的操作策略,照着做就能少踩坑:

1. 仓位控制:7成仓是底线,别满仓也别空仓

现在的行情属于“利空消化期”,既可能低开高走,也可能震荡回调,满仓风险太大,空仓又容易踏空。建议把仓位控制在7成左右:手里有盈利的股票,先减仓2-3成落袋为安;如果今天低开回调,也别着急补仓,等跌到3980-4000点区间再分批加仓,避免抄底抄在半山腰。

2. 板块选择:抱紧“政策+业绩”双主线,远离高位题材股

外部政策不确定时,“有基本面支撑”的股票才是避风港,重点关注三类板块:

(1)政策硬支撑的赛道:军工、PCB、半导体

这些板块不受美联储政策影响,反而有“十五五”规划的强力支持,业绩确定性强。比如军工的国科军工、中国船舶,PCB的深南电路、沪电股份,半导体的中芯国际产业链,都是政策重点扶持、订单充足的方向,就算大盘震荡,也能抗跌甚至逆势上涨。

(2)业绩超预期的蓝筹股:消费、医药、资源股

现在是三季报密集披露期,业绩才是硬道理。比如赣锋锂业三季报净利暴涨300%,中国电影净利翻倍,这些有实打实业绩支撑的股票,外资就算流出,国内资金也会抢筹。还有消费股里的白酒、医药股里的创新药,估值合理、业绩稳定,适合作为防御配置。

(3)低估值高股息资产:银行、基建

银行股经过之前的回调,估值已经跌到历史低位,很多银行的股息率超过5%,比存款还香,对稳健资金有很强的吸引力。基建股则受益于国内稳增长政策,订单充足,在市场恐慌时能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而以下两类股要赶紧规避:

- 高位题材股:那些没有业绩支撑、纯靠美联储宽松预期炒作的股票,比如部分涨幅翻倍的AI小票、跨境电商股,今天大概率会领跌,赶紧减仓或清仓;

- 外资重仓股:比如部分白酒、家电龙头,外资可能因为美联储政策转向而短期流出,导致股价回调,暂时别碰。

3. 止损止盈:设定明确目标,别情绪化操作

震荡行情里,纪律比眼光更重要:

- 止盈:手里的股票如果涨了5%以上,尤其是题材股,直接减仓一半,别贪心追求“卖在最高点”;

- 止损:如果股票跌了3%还没反弹,或者跌破关键支撑位(比如个股的20日均线),赶紧止损离场,别抱着“会涨回来”的幻想,避免被套。

别只盯着美联储!A股还有三个“隐藏利好”

很多人光盯着鲍威尔的表态,却忽略了A股自身的利好,这三个因素会成为后续行情的“定心丸”:

第一,“十五五”规划红利持续释放。规划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点布局航天强国、网络强国、量子科技等领域,这些政策不是短期炒作,而是长达五年的长期红利,会持续给相关板块提供资金和订单支撑,这是美联储政策无法撼动的核心逻辑。

第二,中美经贸磋商有积极进展。10月24日至27日,中美在马来西亚举行经贸磋商,聚焦贸易合作议题,从目前的消息来看,磋商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如果后续能有实质性进展,会大幅提升市场风险偏好,推动资金回流科技、制造等板块,对冲美联储政策的负面影响。

第三,国内流动性依然宽松。就算美联储12月不降息,国内央行也有足够的政策空间,比如降准、降息,或者通过逆回购给市场注入流动性。而且国内“资产荒”的背景没有变,银行理财、存款的收益率持续走低,大量资金还是会流入股市,为A股提供长期资金支撑。

其实说到底,A股现在已经不是“跟着美联储走”的阶段了,国内的政策、业绩、资金才是决定行情的核心因素。美联储的政策只是短期扰动,不会改变A股长期向上的趋势。去年的大跌是因为“政策真空+资金低迷+外部利空”三重叠加,而今年是“政策红利+资金活跃+业绩兑现”三重支撑,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最后总结:恐慌是机会,盲目才是风险

鲍威尔的“鹰派降息”确实给市场来了一记闷棍,但这更像是牛市中的“洗盘”,把不坚定的散户洗出去,让行情走得更稳。4000点附近的震荡调整并不可怕,反而给了大家低吸优质股票的机会。

记住一句话:牛市里的利空都是“纸老虎”,真正的风险不是市场回调,而是你因为恐慌而追涨杀跌。只要找准政策支持、业绩过硬的板块,控制好仓位,遵守操作纪律,就不会被短期波动收割。

最后抛个钩子:你觉得今天A股会低开高走还是继续回调?4000点能守住吗?手里的股票是打算减仓避险还是抄底加仓?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操作和看法!

来源:牛市吹哨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