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简报·10月28日】撤资加剧、招生下滑、治理重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19:35 1

摘要:在特朗普政府强力推进“去DEI化”与财政收缩的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正在经历一场深度的“结构性震荡”。从联邦项目被整片拔除,到院校治理模式的制度重塑,从招生危机的扩散,到AI教学争议的升温,大学正在重新定义“公平”“效率”与“自由”的边界。今日教育舆论的三大

在特朗普政府强力推进“去DEI化”与财政收缩的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正在经历一场深度的“结构性震荡”。从联邦项目被整片拔除,到院校治理模式的制度重塑,从招生危机的扩散,到AI教学争议的升温,大学正在重新定义“公平”“效率”与“自由”的边界。今日教育舆论的三大关键词是:撤资、断层、重塑

1|Trump 的 DEI 行动波及高校:120 个 TRIO 项目被关停【Inside Higher Ed】

特朗普政府的“DEI 行动”正式进入高教系统执行阶段。根据教育部最新通报,全国 120 个 TRIO 项目被取消资助,约占总量 3%,影响超过 43,600 名学生。这些项目长期用于支持低收入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与少数族裔进入高等教育,被认为是大学“平权政策”体系的重要支柱。多所高校表示,资金中断将导致大学桥梁课程、辅导计划与升学顾问岗位全面终止,尤其在社区学院与地区性大学中影响更为严重。学界批评,这场“去政治化”的改革,实质上让弱势群体为政治斗争买单。教育权益组织警告,未来或将出现全国性诉讼潮,挑战教育部对既批项目资金的单方面撤销。

图源: Inside Higher Ed

2|“招生悬崖”比想象更陡【Inside Higher Ed】

“Enrollment Cliff”(招生悬崖)已成为美国高校最棘手的系统性危机之一。评论指出,当前的招生下滑不仅来自出生率下降,还叠加了高中毕业生准备度下降、家庭负担能力恶化与高校声誉信任度下降等多重因素。即使部分名校录取率稳定,但中小型私立院校与区域性大学正面临生源断流与财政困境的双重打击。

分析认为,未来十年美国大学将出现“分层化收缩”趋势:顶级院校通过国际生与高净值群体维持竞争力,中端高校则可能陷入“学位通胀”与“学术降维”的循环。报告直言,“如果不进行结构调整,美国高校将步入‘高成本低招生’的恶性时代”。

3|用“授权治理”替代传统“共治”?(专栏)【Inside Higher Ed】

在资金紧张与政治高压的双重压力下,美国高校的治理体系正发生微妙变化。专栏文章提出,大学应从过去“学术共治(Shared Governance)”的协商模式,转向更具决策效率的“授权治理(Delegated Governance)”体系。该模式主张由少数高层直接决策,以缩短预算审批与政策执行周期。

支持者认为,授权治理有助于高校快速应对招生下滑、预算削减与合规压力,提升执行力和战略统一度;但批评者警告,这种模式可能导致教师会、院系与学生组织的权力被架空,甚至重现“公司化大学”趋势。多位教育管理学者指出,高校正在“以效率换自由”,这或成为美国高教体制未来十年的主旋律。

图源:网络

4|校园归属感调查:多数学生认为“学校重视我”【Inside Higher Ed】

IHE 与 Generation Lab 发布的新调查显示,尽管疫情后校园生活逐渐恢复,学生的情感认同感仍存在显著分化。超过 60% 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重视我”,但在不同族裔、性别与经济背景之间,归属感存在巨大差距

报告指出,白人学生与家庭收入较高群体的校园认同感最高,而第一代大学生、少数族裔与国际学生的归属感显著偏低。研究者警告,这种“情感鸿沟”正在成为影响留存率与学业表现的重要变量。许多学校虽在表面上恢复正常,但“学生支持体系的质量差距”正在扩大。评论认为,校园归属感正在取代“入学率”,成为衡量大学公平性的新指标。

5|大学电台的未来之战:学生媒体与自由言论【Inside Higher Ed】

在经费削减与政治干预的背景下,美国校园媒体陷入生存危机。多所大学电台因预算冻结被迫裁撤岗位、减少播出时间,部分频道甚至被校方并入行政宣传部门。学生记者与听众发起抗议,认为电台是“校园民主实践最后的公共空间”。

来自威斯康星大学与佛罗里达大学的学生代表指出,学校正以“安全考量”之名限制新闻内容,而政治倾向较保守的校董会成员频繁干预节目审查。评论称,这场电台保卫战不仅关乎媒体独立,更是对大学内部“言论自由边界”的再定义。

6|高校裁员周报:MSU、北科罗拉多等校相继调整【Higher Ed Dive】

《Higher Ed Dive》最新汇总显示,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北科罗拉多大学相继宣布裁撤岗位,涉及行政、人力资源及科研支持部门。两校均将此举归因于预算削减与联邦项目延期拨款。

分析人士指出,裁员已从“节流”转向“结构重组”,标志着高校进入“轻量化运营”阶段。教师工会警告,裁员将削弱课程供给与研究能力,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和师生比例恶化。随着更多高校报告赤字,未来数月或将迎来新一轮“教育行业缩表潮”。

图源:Higher Ed Dive

7|法院限制“冻结/取消已批准联邦资金”的做法【AP News】

在财政紧缩与行政干预的拉锯中,美国各地法院相继裁定:白宫不得单方面冻结或取消国会已批准的资金支出。目前,全美已有 150 起诉讼涉及教育、科研与学生资助项目,原告包括多所大学与州教育机构。

专家指出,这场官司的核心争点在于“财政主权”与“宪法分权”原则。若法院最终支持州方,将迫使特朗普政府在削减教育预算时遵守更严格的程序要求。对于依赖联邦拨款的高校而言,这是一场“生死博弈”:资金的不确定性已直接威胁学术研究的延续性与合同稳定性。

图源:AP News

8|教育学院授予学位减少,师资供给承压【Education Week】

《Education Week》最新统计显示,美国教育学院在本科与研究生层面的学位授予数量较疫情前下降近 20%,教师培养体系陷入“量缩质弱”的双重困境。多个州已开始放宽教师资格标准,以缓解 K–12 教师短缺危机。

专家指出,这一趋势背后是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系统性下降——低薪资、高流动率与社会尊重度下滑,让越来越多年轻人放弃教育行业。教育部警告,若不出台激励政策,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与公平性将在未来十年持续恶化,而高等教育则将承担“补救教育”的压力。

图源:Education Week

9|Stanford Democracy Day 聚焦“选票之外”的公民参与【Stanford News】

斯坦福大学举办年度“民主日(Democracy Day)”活动,主题聚焦“选票之外的公民行动”。活动邀请学者、社区领袖与学生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在两极化政治环境中维系理性对话。

校方强调,真正的公民教育不仅是投票参与,更是批判思维、协作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训练。多场工作坊围绕公共议题对话、政策写作与社会创新展开,鼓励学生在“行动中学习民主”。在当前“政治冷感”与“言论极化”加剧的背景下,斯坦福的尝试被视为高校重建公民信任的一次实验。

图源:Stanford News

10|宾大公开拒签白宫“学术卓越协议(Compact)”来函【Inside Higher Ed】

继 MIT、布朗、斯坦福之后,**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今日公布拒绝签署《学术卓越协议(Compact for Academic Excellence)》的正式信函,公开反驳白宫关于“学术问责”与“课程重塑”的政策要求。

校方在信中强调:“学术自治与知识自由是大学存在的前提。” 信函引发学界广泛共鸣,被视为大学系统“集体抗命”的重要节点。特朗普政府对此回应冷淡,称“不签署者将失去部分联邦优先资助资格”。Inside Higher Ed 评论认为,这场协议之争实质是美国高校重新划定政治干预边界的标志性事件。

11|MIT皮克沃研究所:40Hz 感觉刺激或有助阿尔茨海默病治疗【MIT Picower Institute】

麻省理工学院皮克沃研究所发布小样本临床研究,发现通过 40Hz 频率的视觉与听觉刺激,部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网络连接出现显著改善。研究者解释,该方法可能激活脑神经节律同步,从而延缓认知退化。

尽管样本仅限于早期患者,但结果已引发神经科学界关注。研究团队计划扩大研究规模,并探索该疗法在非侵入性神经干预中的长期效果。此发现被视为“脑波疗法”进入主流临床研究的重要一步。

图源:MIT Picower Institute

12|K–12与高教交叉话题:AI 教学风波持续【Education Week】

生成式 AI 的课堂渗透正在引发教育界的全面辩论。《Education Week》报道指出,部分学校积极将 AI 用作辅助教学、批改作业与个性化指导工具;但教师团体警告,AI 可能削弱学生的原创思维与学习过程。

调查发现,近三分之一的中学教师报告“学生严重依赖 AI 完成书面任务”,部分地区教育局正在制定“AI 使用守则”,明确禁止在考试与论文写作中使用生成工具。评论认为,这场风波的核心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教育者如何重新界定“学习”的边界。AI 教育伦理,正成为未来教育政策的新焦点。

近期直播推荐

还在为投简历焦头烂额?还在苦等内推无门?留学生日报求职群,为你搞定这些烦恼:

✅ 求职资讯不定时更新,抢先一步拿offer

✅ 简历修改 + 面试策略,助你精准定位岗位

✅ 海内外名企内推名额,直达HR邮箱

✅ 不定期线下招聘会 & 求职沙龙,拓圈拓岗

✅ 行业大咖空降分享经验,答疑解惑

✅ 还有机会获得限量惊喜福利,等你来拿!

来源:留学生Dail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