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能导致足部感染,感染若未及时控制会迅速扩散,引发骨髓炎等严重病症;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手术,导致患者肢体残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外,糖尿病足病还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同时也可能引发败血症等全身性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本期节目邀请吉林省人民医院糖尿病足诊治中心内分泌二科主任:李可心,专题讲解“糖尿病足病相关知识”。
1.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
2.糖尿病足的危害?
会造成足部溃疡,溃疡长期不愈不仅影响患者正常行走,还可能反复感染,增加治疗难度;
可能导致足部感染,感染若未及时控制会迅速扩散,引发骨髓炎等严重病症;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手术,导致患者肢体残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外,糖尿病足病还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同时也可能引发败血症等全身性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3.什么样的患者容易发生糖尿病足?
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如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如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表现为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的患者;足部有畸形,如爪形趾、拇外翻、夏科足等,导致局部压力异常增高的患者;有足部外伤史、感染史或溃疡史的患者;年龄较大(尤其是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肾功能不全等)的患者;生活习惯不良,如长期吸烟、缺乏运动、足部护理不当(不注意足部卫生、鞋袜不合适等)的患者。
4.糖尿病足患者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足患者常见症状包括下肢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灼热感或感觉减退;足部皮肤颜色改变,可出现苍白、发紫或暗红;足部温度降低;行走时出现疼痛,休息后缓解(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可出现静息痛,夜间疼痛加剧;足部易发生溃疡、感染,伤口难以愈合,甚至出现坏疽;还可能伴有足部畸形,如爪形趾、锤状趾等。
5.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容易受到损伤且不易察觉;周围血管病变,造成下肢血液循环不畅,足部缺血缺氧,影响组织修复;足部畸形,如爪形趾、锤状趾等,增加局部压力,易引发溃疡;此外,感染、血糖控制不佳、足部护理不当、吸烟、高龄、病程长等因素也会增加发病风险。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6.糖尿病足如何治疗?
糖尿病足的治疗需综合管理,包括以下关键措施:
控制血糖是基础,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可使用扩张血管、抗凝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局部创面处理,需彻底清创,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促进愈合;控制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增强机体修复能力;此外,还需加强足部护理,避免外伤,选择合适的鞋袜,定期检查足部情况。如病情严重,出现坏疽或严重感染无法控制时,可能需要截肢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多学科协作,包括内分泌科、外科、创面修复科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7.糖尿病足的多学科协作治疗?
糖尿病足的多学科协作治疗是指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针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诊断、治疗及康复的一种协作模式。通常参与的学科包括内分泌科(或糖尿病专科)、骨科(或足病专科)、血管外科、创面修复科、感染科、营养科、康复科、影像科、护理团队等。
多学科团队会首先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和优化,这是糖尿病足治疗的基础。
骨科或足病专科医生负责对足部溃疡、畸形、感染等局部病变进行处理,包括清创、换药、去除坏死组织、处理骨畸形等。
血管外科医生则针对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如动脉狭窄或闭塞,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血管介入治疗或手术搭桥等,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
感染科医生会协助判断感染情况,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营养科医生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和指导,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和身体恢复。
康复科医生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恢复足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影像科通过相关检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学支持。
护理团队则负责日常的足部护理、创面护理、血糖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指导患者正确保护足部,预防病情复发。
这种多学科协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全面、系统、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截肢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8.糖尿病足的三级诊疗?
糖尿病足的三级诊疗模式通常是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建立分层、分级的诊疗体系,以实现精准、高效的防治。以下是其主要内容:
一级诊疗(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筛查、日常预防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包括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有无畸形、感觉异常等,指导患者正确洗脚、选择合适鞋袜,避免足部损伤。对轻度足部问题,如干燥皲裂、轻度甲沟炎等进行初步处理,并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将高危患者或疑似糖尿病足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
二级诊疗(二级医院或糖尿病专科门诊):承接基层转诊患者,对糖尿病足进行明确诊断和病情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中度足部病变,如浅表溃疡、感染局限等,进行局部清创、抗感染治疗、改善循环及营养神经等综合处理。同时,调整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病情严重或治疗效果不佳者,及时转诊至三级医院。
三级诊疗(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处理复杂、严重的糖尿病足病例,如深度溃疡、大面积感染、骨髓炎、肢体缺血甚至坏疽等。具备多学科协作团队,包括内分泌科、骨科、血管外科、创面修复科、感染科等,可开展血管介入治疗、手术清创、植皮、截肢(趾)等复杂治疗。同时,承担糖尿病足诊疗技术的研发、推广及对下级医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任务,提升区域内糖尿病足的整体诊疗水平。
9.什么是糖尿病高危足?
糖尿病高危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或足部畸形等因素,导致足部容易发生损伤、感染,进而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足溃疡、坏疽的一种风险状态。
这类患者的足部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对外界伤害的感知能力下降,同时下肢血液循环可能存在障碍,使得足部一旦受损,伤口难以愈合,感染风险显著增高。
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病程较长、存在足部畸形(如爪形趾、拇外翻)、既往有足部溃疡或截肢史、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如麻木、刺痛、感觉异常)、周围血管病变(如间歇性跛行、下肢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以及足部卫生状况差、鞋袜不合适等。
对于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早期识别、定期筛查和积极干预至关重要,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进展。
10.糖尿病足如何预防?
预防糖尿病足需做到以下几点: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在目标范围内;
每日检查足部,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有无破损、水疱、鸡眼等;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温水洗脚,避免烫伤,轻柔擦干;选择宽松、透气、合脚的鞋袜,避免赤足行走;
避免自行修剪鸡眼或茧子,趾甲修剪不宜过短;适当运动,促进足部血液循环;
戒烟;
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检查,尤其是出现足部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频道:吉林新闻综合广播FM91.6 \AM738
栏目:《健康大讲堂》
播出时间:周六、日17:00-17:30
节目热线:0431-85815111、85815999、85815199
文章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图片来源:转载·吉林省人民医院
编辑:俞童、子欣
初审:郝滋丽
复审:钟晓
终审:赵敏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
来源:吉林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