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荷兰当局在美国施压下,援引1952年战时紧急法,强行接管中国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工厂。该工厂拥有1.2万名员工,其母公司闻泰科技早在2018年已完成收购,却在2024年底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后遭遇变相国有化。
俄罗斯《EADaily》日前报道,荷兰当局在美国施压下,援引1952年战时紧急法,强行接管中国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工厂。该工厂拥有1.2万名员工,其母公司闻泰科技早在2018年已完成收购,却在2024年底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后遭遇变相国有化。
这条消息像一块烧红的铁,落在欧洲制造业的脚背上。荷兰政府说,这是为了“国家安全”,可车间里的老技师们私下嘀咕:如果真有危险,怎么六年前不拦,三年前不查,偏偏等到美国一声咳嗽才动手?答案很简单,他们要的不是安全,是听话。把厂子攥在自己手里,再交给美国审查,等于把中国人的钥匙收走,换上自己的锁。
安世半导体做的不算最尖端的手机芯片,却是汽车点火器、血压计、电梯按钮里离不开的小家伙。欧洲每十辆新车,有七辆的“神经末梢”靠它点火;医院里的呼吸机,也靠它稳住心跳。中国方面一句话:不再向欧洲出货。生产线像被抽掉骨头的蛇,软在原地。德国大众仓库里,一排排新车缺了指甲盖大的芯片,只能盖着防尘布睡觉;意大利一家做透析机的家族企业,老板连夜给荷兰政府写信:你们抢的是中国人的厂,砸的是我们的饭碗。
有人把这事和两年前德国没收俄气资产并列,说欧洲学会了“先扣帽子,再扣资产”。可俄气被冻的时候,德国冬天还能靠挪威管道喘气;如今安世被抢,欧洲连喘气的阀门都攥在别人手里。俄罗斯卖的是天然气,中国卖的是“气”里的“血”——没有这块小芯片,天然气阀门自己都打不开。荷兰这一脚,踢的是中国,疼的是整个欧洲大陆。
更微妙的是,欧盟自己先乱了。德国经济部连夜开会,担心下一个被“托管”的是在杜塞尔多夫的中国电池厂;法国外交部悄悄给荷兰打电话,提醒“别在圣诞采购季前闹大”;波兰和立陶宛拍手称快,巴不得把中资企业全赶出去。一个联盟,二十七张嘴,二十七颗算盘珠,噼啪乱响。美国人在大西洋对岸笑:吵吧,吵得越散,我越省力。
中国反制很快,却留了一条缝:只要荷兰退回股权,供应链立即恢复。这不是赌气,是给欧洲留一点清醒的时间。北京知道,把一万两千名荷兰工人逼到失业,只会正中美国下怀;让欧洲企业先感到疼,再让欧洲选民去质问政府,才是拆墙最省力的办法。果然,荷兰本地工会先上街,标语写得直白:抢外国老板,丢荷兰饭碗。政客们嘴硬,却悄悄把“临时托管”改成“重新评估”,给退路埋了伏笔。
有人担心,这样下去,世界是不是又要分成两个大市场?其实,分裂不是命运,是选择。欧洲如果每一次都跟着别人敲锣,迟早把自己的桥拆光。中国让一步,不是软弱,是告诉对方:你打我一拳,我挡一下,但我不把你推下楼梯。真摔下去,大家头破血流,卖创可贴的却是隔岸观火的人。
老辈人常说,做生意讲究“买卖不成仁义在”。仁义不是面子,是留一条回头路。荷兰政府现在站在路口,往前一步,能把厂子握在手里,却握不住订单;往后一步,把股权还回去,还能保住一万两千个家庭圣诞节餐桌上的火鸡。选择权在他们口袋里,也在欧洲选民的手心里。
写到这里,想起一位在安世干了二十年的仓库阿姨,她告诉记者:我不关心大国博弈,我只希望周五能准时发工资,给儿子买双新冰鞋。大国叙事听起来遥远,落到她头上,就是一块芯片能不能准时装进汽车。政治家们坐在暖气房里谈价值观,普通人靠工资取暖。谁先把暖气关掉,谁先尝到寒风。
世界很大,容得下不同颜色的旗帜,也容得下一条生产线两头合作。把大门焊死,得到的不是安全,是窒息。荷兰这一锤子,敲碎的不只是中资企业的玻璃,也是欧洲自己“开放”的招牌。补回去的办法只有一个:把钥匙还回来,把规则摊开谈,别让冷战旧法变成新世纪的经济断头台。
故事还没完,生产线仍在等待。欧洲可以继续在夜里抢钥匙,也可以在天亮前把门打开。抢,是短跑;合作,才是马拉松。短跑赢在起跑,马拉松赢在呼吸。现在,欧洲该决定:要一口气跑到黑,还是调匀呼吸,和东方伙伴并肩?选错,寒冬很长;选对,春天不晚。
抢来的钥匙开不了未来的门,把钥匙还回去,门才能两边推开。
来源:在园林观景的赏花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