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话一出,评论区直接炸了。有人怒骂节目组炒噱头,也有人力挺:“你不懂,这才是真流量。”
这话一出,评论区直接炸了。有人怒骂节目组炒噱头,也有人力挺:“你不懂,这才是真流量。”
但谁能想到,那个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外行”——冯建宇,竟然成了官宣后热度最高的嘉宾。
这档原本被看作“短剧演员大乱斗”的综艺,突然因为一个“局外人”的加入,变得耐人寻味起来。
先说说节目本身。《开播吧短剧季》主打“微短剧+综艺”模式,说白了,就是让一帮演员重新演绎经典IP,通过试镜、竞演、拍摄,最后真出一部能上线的短剧。听起来像选秀?不,更像是“短剧行业生存战”。
节目组一开始放出的名单,全是熟面孔。
陈添祥,最近忙得脚不沾地,一边拍于正的新剧,一边准备综艺,妥妥的“劳模打工人”。粉丝都说:“这哥们儿再火不起来,天理难容。”他本人倒是低调,只在社交平台发了句:“拼一次,看命。”
申浩男的出现,让不少人直呼“意外”。他是最早一批吃短剧红利的演员,三年拍了二十多部,部部爆款。但圈内人都知道,短剧这行,红得快,过气更快。他接受采访时坦言:“再不转型,可能就只能拍‘霸总救我’了。”这话听着心酸,却也真实。
王格格更不用说了,被网友称为“短剧颜值天花板”。这次节目还没开录,她的宣传照就已经刷屏。造型一换,气场全开,有网友调侃:“这不是来参赛的,是来走红毯的吧?”但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这姑娘背后下了苦功。为了练台词,她每天对着镜子对戏,一条拍不好就重来十遍。
张集骏的加入,则让人嗅到了一丝“追赶”的味道。他和马秋元曾是短剧界的“黄金搭档”,两人合作的《闪婚总裁》系列播放量破十亿。可如今,马秋元已经进组长剧,还拿了奖。张集骏呢?还在短剧圈打转。这次上综艺,被不少人看作是“最后的冲刺”。他发了一条动态:“有些人走了,但我还在。”短短几个字,情绪拉满。
可谁也没想到,风头全被一个“圈外人”抢了。
冯建宇,歌手出身,演过几部都市剧,但从未碰过短剧。官宣那天,话题直接冲上热搜第一。有人骂他“蹭热度”,也有人喊“青春回来了”。他本人倒是淡定,在微博回了一句:“没试过,所以想试试。”
这话听着轻飘飘,实则分量不轻。
你细品,这届短剧,早就不只是“短剧演员”的游戏了。
它成了流量跳板、转型捷径、甚至是“翻红”机会。
冯建宇没拍过短剧?没关系,他有粉丝、有话题、有镜头感。节目组要的,不只是演技,更是“出圈力”。
有网友算过一笔账:冯建宇微博粉丝两千多万,一条互动能顶普通短剧演员半年播放量。节目组请他,不亏。
但这话传到短剧演员耳朵里,就变了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短剧女演员吐槽:“我们熬了三年,天天拍八小时,连轴转,结果人家一句‘想试试’就空降C位?这公平吗?”
这话扎心,但也现实。
短剧行业正在变天。
从前是“谁会演谁上”,现在是“谁有流量谁上”。
以前拍短剧是“没得选”,现在是“主动选”。
连陈添祥都在采访里说:“短剧节奏快,爽点密,拍一部等于练十部戏,我现在拍长剧,底气都足了。”
更夸张的是,不少经纪公司已经开始调整战略。
“先拍短剧攒人气,再冲长剧拿奖”,成了新路线。
王格格的公司直接放出话:“今年重点资源,全砸短剧赛道。”
这背后,是整个行业的洗牌。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用户超5亿。
“电子榨菜”不再只是调侃,它真成了大众日常。
而《开播吧短剧季》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变化。
它不再只是“短剧演员的秀场”,而是“新旧影视生态的碰撞现场”。
冯建宇的高人气,不是偶然。
他代表的是“传统偶像派”对新兴赛道的试探。
他的加入,像一颗石子,砸进了原本平静的池塘。
有人说他“抢了别人的机会”,但换个角度看,他也在为短剧“引流”。
没有他的热搜,这节目能有这么多人关注吗?
没有他的粉丝,短剧的“破圈”能这么快吗?
这就像当年的直播带货。
一开始,专业主播看不起明星带货,觉得他们“不专业”“只会喊买买买”。
可后来呢?李佳琦、董宇辉、刘畊宏……哪个不是从“外行”变成“顶流”?
行业的发展,从来不是“守旧者”说了算。
它需要新鲜血液,需要话题,需要破圈。
短剧也一样。
它不能再躲在“土味”“狗血”的标签下自嗨。
它得被更多人看见,讨论,甚至争议。
所以,冯建宇上节目,不是“凭什么”,而是“为什么不来”?
他不是来抢饭碗的,是来一起做大蛋糕的。
当然,短剧演员的焦虑,也能理解。
他们付出了汗水,熬过了冷眼,终于等到行业被看见。
结果发现,门槛好像变低了,外人也能轻松进来。
可这就是现实。
任何行业成熟后,都会经历这个阶段。
从野蛮生长,到规范竞争,再到多元融合。
《开播吧短剧季》的阵容,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它既有申浩男、王格格这样的“专业户”,也有冯建宇、李希侃这样的“跨界者”。
它不偏袒谁,也不排斥谁,而是把舞台搭起来,让所有人同台竞技。
最后谁能留下,靠的不是资历,也不是流量,而是——观众愿不愿意买单。
有网友说得好:“短剧的本质是内容,不是身份。谁演得好,谁就该红。”
所以,别再问“冯建宇凭什么”了。
该问的是:“我们准备好迎接一个更开放、更多元的短剧时代了吗?”
这档节目,或许就是答案的开始。
来源:江上日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