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老人吃出肝损伤!国家卫健委怒批:朋友圈卖的“神药”别再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07:02 1

摘要:新闻发言人胡强强,神情严肃地站上台,直接点名了那些潜伏在我们生活里的“隐形杀手”朋友圈、聊天群、直播间里卖的那些来路不明的药品。

你爸妈的朋友圈里,是不是也躺着这种“神药”?号称包治百病,实则要人命。

一记重锤,国家卫健委终于出手

一场关于霜降节气的健康发布会,却意外地扔出了一枚“重磅炸弹”。

国家卫生健康委,把话挑明了。

新闻发言人胡强强,神情严肃地站上台,直接点名了那些潜伏在我们生活里的“隐形杀手”朋友圈、聊天群、直播间里卖的那些来路不明的药品。

“网红神药”、“祖传偏方”、“特效秘方”……这些词听着是不是特别耳熟?

它们打着“疗效神奇”、“价格低廉”的旗号,配上各种真假难辨的“康复案例”,专门收割那些急于求医、又或者图省事、信熟人的中老年人。

国家卫健委的警告掷地有声:药品使用不当,重则危及生命。

这已经不是提醒了,这是在拉响警报。

“神药”的剧本,你看懂了吗?

这些“药贩子”的套路,其实一点都不高明,但偏偏极其有效。

他们在朋友圈里化身“健康顾问”,每天上演“患者反馈”大戏。今天张大爷的腰不疼了,明天李阿姨的血糖降了,配上几张聊天截图和手持药品的照片,一个完美的闭环就形成了。

我看到一个案例,有位市民的母亲就差点着了道。朋友圈里推销一种“降压神茶”,号称喝一个月就能停药,还没有副作用。要不是被女儿及时拦下,后果不堪设想。

聊天群里就更隐蔽了。各种养生群、病友群,成了“民间偏方”的集散地。更有甚者,打着“特殊渠道”的幌子,组织团购来路不明的“廉价进口药”。

没有中文标签,没有生产日期,甚至可能已经过期。

这吃下去的,到底是药,还是毒?

还有直播带货,更是把氛围感拉满。主播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个个“治愈奇迹”,再配上“限时折扣”、“买二送一”的催单话术,让你感觉不买就是亏了。

去年就有一个主播卖的“皮肤病秘方药膏”,被查出激素超标,无数消费者用后病情反而加重。这简直是在用别人的健康,换自己的流量和金钱。

肝损伤、电解质紊乱,这才是“奇效”的真相

别再相信那些所谓的“奇效”了。

发布会上,两个匿名的案例,听得我后背发凉。

一位老人,从朋友圈买了“治疗关节炎的神药”,结果呢?关节炎没治好,反而吃出了肝损伤。为了省去医院排队的麻烦,却换来了身体不可逆的伤害,这笔账,怎么算都亏。

还有一名女子,被直播间的“减肥秘方”迷了心窍,买来服用后,导致了严重的腹泻和电解质紊乱。她追求的或许是快速变美,但得到的却是差点住进ICU的惨痛代价。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那些卖家口中的“神奇”,不过是添加了超标的激素、抗生素,或者干脆就是成分不明的粉末。它们通过粗暴的方式暂时缓解症状,制造出“有效”的假象,但背后隐藏的,是足以摧毁一个人健康的巨大风险。

所谓“神药”,从来不治病,只“致病”。

记住这三条,关键时刻能救命

乱象之下,我们普通人该如何自保?

国家卫健委给出了三条极其明确的“救命指南”,真的,建议你转发给家里每一个人看。

第一,买药,请认准正规渠道。要么去医院,要么去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店。线上购药,也要看清楚平台有没有相关的资质证书,别在朋友圈、直播间这种地方下单。

第二,处方药,必须听医生的。医生让你吃多少、吃多久,就严格执行。千万不要自己当医生,随意加量、减量,更不要把自己的药给别人吃。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你的“良药”可能是别人的“毒药”。

第三,检查药品,看好保质期。药品要按说明书的要求存放,别让小孩拿到。过期的、变质的药品,要立刻扔掉,通过正规渠道回收,别乱丢。

这三条,看着简单,却是用无数教训换来的金科玉律。

说到底,那些“神药”贩子利用的,无非是人性的弱点:对疾病的恐惧、对健康的渴望,以及图方便、占便宜的侥幸心理。而国家卫健委这次的重拳出击,以及后续各平台的响应和监管的加码,总算是在这个混乱的灰色地带撕开了一道口子。

但监管再严,也总有漏网之鱼。真正能保护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的警惕心,和对科学的敬畏。

大家觉得呢?除了提醒家人,你认为平台方和监管方,还能做些什么来彻底铲除这些“要人命”的生意?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来源:热心露珠eoGn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