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员收个玩偶就气急败坏?国际滑联声称:不恰当将展开调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06:24 1

摘要:10月28日,路透社一条消息让全球汽车业揪紧了心。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秘书乌拉莱斯·莫雷拉,刚和巴西全国机动车辆制造商协会开完会就直言,境内部分车企的芯片库存撑不了多久,最多两到三周,没新货就得停生产线。

Ai主播讲新闻

10月28日,路透社一条消息让全球汽车业揪紧了心。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秘书乌拉莱斯·莫雷拉,刚和巴西全国机动车辆制造商协会开完会就直言,境内部分车企的芯片库存撑不了多久,最多两到三周,没新货就得停生产线。

这家协会可不是普通组织,1956年成立至今,奥迪、宝马、福特这些国际车企巨头全是成员。巴西副总统兼发展部长热拉尔多·阿尔克明也在场,私营企业催解决方案催得急,他已经让巴西驻华大使和中国驻巴西大使对接,想从中方找到破局的办法。

谁能想到,这场波及全球的危机,源头在欧洲的荷兰。荷兰政府9月突然动手,用“国家安全”为由接管了中企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这是1952年以来荷兰首次动用这类法律,不仅冻结企业资产、停掉中方CEO职务,还要强行安插外籍董事。

媒体很快查到关键变化,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从中国国庆中秋长假后就开始限制出货。这家企业的供应链太特殊,德国、英国的工厂负责生产半导体晶圆,80%的最终产品要送到中国完成封装测试。去年它营收约20亿美元,其中六成来自汽车行业相关业务。现在供货一断,车企的芯片库存肉眼可见地减少,不少企业说未来几天可能就耗尽了。

芯片专家马丁·盖斯勒对德国《商报》说得很实在,全球能替代安世半导体产品的供应商没几家。更棘手的是,它的元器件早融进了客户的供应链里,“汽车供应链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实际上就靠这家中资企业当独家供应商”。沃尔沃CEO霍坎·萨穆埃尔松说得更具体,汽车门锁、空调控制、车速表,数百个小部件都要用它的微芯片,想临时找替代品根本来不及,调整生产计划也没用。

这种困境已经扩散到各地。沃尔沃和大众汽车集团上周就发警告,要是僵局没打破,欧洲的工厂可能得临时关闭。博世集团也说,德国的生产线会受影响,员工说不定要被迫放假。日本本田动作更快,本周已经对北美工厂动手,加拿大安大略省阿利斯顿的组装厂先把产能砍了一半,还计划从周四起停产一周。美国福特CEO吉姆·法利更急,上周专门跑到华盛顿找人谈,就想在停产前把问题解决。

巴克莱分析师在本周报告里点出了要害,虽然很多供应商觉得基础芯片有替代品,但库存是硬伤,大多数供应商通常只备两到三周的货,芯片短缺最早本周就会砸到汽车供应商头上。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更担心,不止汽车业,发电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这些行业的制造商,也会被拖进这场危机里。

荷兰这时候却忙着甩锅。四名自称熟悉政府想法的消息人士,说担心中方团队拆解安世欧洲业务、把生产转移到中国,还说中方计划裁掉40%员工、关闭德国慕尼黑研发设施,10月1日前已经转移了英国曼彻斯特工厂的“机密”。可这些说法连一点证据都拿不出来,他们还想把安世半导体的管理层改成“荷兰-中国结构”,明眼人都能看出意图。

闻泰科技发言人直接戳破了这点,说荷方“似乎意在让一家新的荷兰本土企业接手安世半导体”,但这事根本行不通,“客户不会追随新公司”。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也早有回应,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致客户信,强调中国实体严格依法独立运营,还指责荷方“散布不实信息”。更关键的是,恢复部分供货后,安世中国区还改成了人民币结算,这一下就打在了荷兰的痛处,荷兰是外向型经济体,靠稳定的营商环境吸引全球投资,现在这么一闹,资本难免要犯嘀咕。

欧盟的态度变得更快。前几天还跟着德国、法国一起放狠话,说要对华采取报复措施,甚至不排除动用贸易“核选项”。可眼见欧洲汽车工业要面临大规模停产,中方没被吓住,欧盟又赶紧转了方向。据彭博社消息,10月27日中欧已经举行了首轮视频会议,还邀中国高级技术代表团本周四去布鲁塞尔谈。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也赶紧给北京打电话,只是当初动手时的轻松劲儿,早没了踪影。

荷兰咨询机构创始人范德普滕把真相说透了,这事背后有美国在推动。欧洲的困境其实一直摆在那儿:安全上依赖美国,经济上却离不开中国,安世半导体这事把这层矛盾彻底揭开了。连荷兰首相斯霍夫自己都承认,这起事件“暴露了欧洲的脆弱性”。

早前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和欧委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视频会谈时,已经把话讲得很清楚:希望欧方发挥建设性作用,敦促荷方坚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原则,从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的角度出发,尽快拿出妥善解决办法。巴西找中方求助,不过是全球产业链受冲击的一个缩影。

现在的局面很明白,荷兰当初想拿安世半导体当筹码,算错了两件事:一是没料到中方会这么坚决,二是没算到自己会砸了全球产业链的盘子。要是荷方还拿不出实际行动,只是嘴上敷衍,巴西的车企停产潮只会蔓延到更多国家、更多行业,最后烧到的,终将是荷兰自己的经济和声誉。

来源:红茶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