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巍观察83:“履薄临深”真正出处,出自《陆俨少书画藏品集》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05:45 1

摘要:10月29日,沈巍在太仓名人馆讲解馆内名人时,来到了“四王”之一的王原祁的展板前,从文字内容,慨叹中国文字的精练,转而提到了“履薄临深”的用词之妙,并宣布“履薄临深”之争已经一锤定音,称谢稚柳的原稿上,写的就是“履薄临深”,其讲解的内容,我们录其内容、转化为文

10月29日,沈巍在太仓名人馆讲解馆内名人时,来到了“四王”之一的王原祁的展板前,从文字内容,慨叹中国文字的精练,转而提到了“履薄临深”的用词之妙,并宣布“履薄临深”之争已经一锤定音,称谢稚柳的原稿上,写的就是“履薄临深”,其讲解的内容,我们录其内容、转化为文字如下:

——这个画像是在哪里的呢?就是在今天的最早的一个苏州园林,叫沧浪亭。目前保存在苏州最早的园林是沧浪亭,沧浪亭里面有五百名贤图,就是在苏州历史上有五百个名人,他就是被名列当中。

然后通过四句话:㬱毫金殿,染翰玉堂,流传缣素,宝若琳琅。

什么意思?这个人是做官的,但是他又喜欢文化的,他的流传主要是在纸上,就是画家尖毫嘛。宝落琳琅。现在的人得到他的画都当珍宝一样,把他的一生概括了下来。

每个人都是四句,不管是谁,在这个石刻里面,每个人都是四句,每个人都四句话,伍子胥也是四句,不管是谁,就是四句话。

所以这个中国文字啦,很厉害的,他就是概括的非常精炼,

我这里再说一下啊,关于这个叫什么“履薄临深”,现在已经完完全全一锤定音了,就是当年谢稚柳写的是“履薄临深”,但是这个稿子送到嘉定,《嘉定报》把它发表的时候呢,错了,“履薄临探”。——

这一段时期以来,“履薄临深”的争论席卷了整个互联网,形成了罕见的文化争议奇观。不管怎么说,理不辨不明,有如此众多的网友参与到文化论争中来,足见文化的议题,在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并没有被大家隔应与疏远,只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接驳入口,从中,我们正可以看出,沈巍之所以火,正是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像沈巍这样的能够洞若观火文化符码的讲述者与传播者。

当然我们必须指出的是,沈巍在太仓宣布“履薄临深”之争已经一锤定音的结论是正确的,但谢稚柳的原文出处,与真正的来源稍有出入。

我们根据网友提供的信息,发现包孕“履薄临深”的谢稚柳的原文,出自1991年由香港朵云轩有限公司出版的《陆俨少书画藏品集》第一卷。

《陆俨少书画藏品集》共出了四卷,一直到1993年才出全了四卷。

四卷本

在《陆俨少书画藏品集》第一卷的目录上,我们可以看到“序言”部分,有四个内容:

1、陆俨少启事;

2、谢稚柳:笔到乌丝栏;

3、启功:题诗;

4、刘旦宅(序):

而谢稚柳的序言《笔到乌丝栏》正是“履薄临深”的出处。其全文如下:

筆到烏絲欄

吾友陸儼少之山水畫,法取宋元,變之明清。既得古人之神髓,復積數十年之經驗,簡練揣摩,履薄臨深,兼百家之長,各去其短,遂自成名體例。儼少山水,縝密不失渾厚,娟秀不失老辣。山動、水流、雲飛,庶讀者能一見生機。尤為兴叹者,畫中一筆一墨,無一不是來自前人,卻又教人不能察辨其所從出。今古畫苑,殊不多覯。

儼少稟賦剛直,倔強不息。書畫猶如其人。落筆賴之以線,以線為骨,施墨設色而不淹線,得深厚凝練之功。不止山水,乃至花卉、人物、其婉約之致,與詩境同調也。此乃陸儼少之獨詣處。

適逢香港朵雲軒偕海內外同仁,擬刊行今人優秀繪畫系列集,儼少真蹟屬首卷,固宜。

謝稚柳

一九九一年十月

此序的标题《筆到烏絲欄》,出自黄庭坚评价杨凝式书法的《杨凝式行书》:

俗书只识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落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因此,谢稚柳评价陆俨少的原文就是“履薄临深”。

陆俨少艺术院的工作人员在回应外界质疑时,坚称谢稚柳原来就是这样化用了“履薄临深”,显然是在没有找到原文出处时的姑且认定。

香港版《陆俨少书画藏品集》印刷非常精美,收集的陆俨少作品也比较齐全,陆俨少本人也非常满意,我们可以在李仲芳著的《陆俨少传记》(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9月版)看到这本作品集的出版情况:

——老人在深圳還完成了他一生中重要的藝術工程,即指導由香港朵雲軒編輯出皈四大卷《陸儼少書畫藏品集》。陸儼少早年師承馮超然學晝的時候,老師就告誡他:“學畫如出家,要六根清净才能畫得好晝,以賣畫為生往往要迎合買主的口味,要受其昕縛。”

在深圳的日子襄,陸儼少與香港朵雲軒的總經理周洪接觸多了起來。據周洪回憶,陸老約他到深圳“晚睛軒”,說起自己多年流散在外的作品,陸俨少將其稱為自己嫁出去的子女,每見到一幅都感慨萬千:老人的記憶力非常好,每一幅作品,他都能記起創作時的情形:老人很想將那些“嫁”出去的子女歡聚一起,拍一張“合家歡”。就這樣,朵雲軒就成立了如同“尋親公司”一樣的征集編輯小組。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從海內外多個藏家及機構手中,征集到了首卷作品,并很快在老人八十二歲生日的時候正式出版。

陸儼少原本膝蓋有疾,不能長久站立,出外都要坐輪椅。但是,在征集、編輯、拍攝照片的那段時間,他常常跑到朵雲軒在深圳的臨時工作室,不顧年邁體弱,爬上五樓,有時在悶熱的工作室一坐就是整整一天!

周洪說,陸老高興得像個小孩子一樣,拿起每幅作品都愛不釋手,陸儼少先生在深圳的日子過得充實又愉快。

《陸儼少書畫藏品集》共四卷,香港朵雲軒出版:畫冊有謝稚柳、启功,劉旦宅和萬青力作序。是書收錄其作品数百幅,多為海內外公私收藏,其中部分作品現已于市場中流通。——

《陆俨少书画藏品集》后记

至此,“履薄临深”之争已划上句号,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如下:

一、沈巍的第一直感判断是正确的,他从没有怀疑自己的判断失误。

二、谢稚柳没有在“履薄临深”的运用上别出心裁,意有创新,因此,让“履薄临探”的锅由谢老背负是不恰当的。

三、各路英豪殚精竭虑为“履薄临探”寻找成立的理由,其善意可嘉,但不可爱。

另外,“履薄临探”激发起的博物馆如何应对公众的关心与质疑,那就是另外一个维度讨论的问题了。

来源:文学私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