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半导体持续调整,是抄底时机还是风险未散?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03:47 1

摘要:存储半导体板块近期持续调整,不少投资者心里犯嘀咕:这到底是黄金坑还是无底洞?2025年的存储市场,价格、供需、国产替代都在发生变化,今天咱们就用最新数据和深层逻辑,把这事聊透。

存储半导体板块近期持续调整,不少投资者心里犯嘀咕:这到底是黄金坑还是无底洞?2025年的存储市场,价格、供需、国产替代都在发生变化,今天咱们就用最新数据和深层逻辑,把这事聊透。

先看硬数据:2025年三季度,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价格环比下跌5%,NAND Flash价格环比下跌3%。这已经是连续多个季度的调整,不少人疑惑,存储价格啥时候能稳住?

背后的核心是供需博弈:全球存储大厂(三星、美光、SK海力士)虽然在2024年就开始减产,但行业总产能还是过剩。而下游需求呢?消费电子(手机、PC)的存储需求增长疲软,虽然AI服务器对高端存储(如HBM)需求暴增,但整体市场还没完全消化过剩产能。

某行业分析师直言:“存储行业的周期属性很强,价格涨跌就像潮汐,现在还在‘退潮期’,但国内厂商的动作很关键。”

别看存储价格跌,国内存储厂商却在“闷声抢市场”:

• 长江存储:在消费级NAND市场的国内份额从2024年的25%提升至2025年三季度的35%,某国产手机品牌的存储芯片采购中,长江存储的占比已经过半;

• 长鑫存储:DRAM在监控、工业设备领域的渗透率突破20%,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0%,虽然价格承压,但出货量在涨;

• 技术突破:长江存储的128层堆叠NAND已经量产,长鑫存储的DDR5 DRAM良率提升至90%以上,和国际大厂的技术差距在缩小。

这意味着什么?国内厂商在“以价换量”,用性价比抢市场,虽然短期利润受影响,但长期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壁垒在建立。

存储行业的周期规律很明显:产能扩张→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大厂减产→供需平衡→价格上涨→再扩张……现在的阶段,就是“大厂减产+国产替代抢份额”的阶段。

从历史经验看,存储周期的底部往往伴随国产厂商的崛起。2025年三季度,国内存储产业链的投资(设备、材料)同比增长15%,国家大基金三期在存储领域的投入超百亿元,政策和资本都在押注国产替代的长期逻辑。

• 价格继续下跌:如果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消费电子需求继续疲软,存储价格可能再下一个台阶;

• 库存压力:部分存储厂商的库存去化周期还没结束,尤其是消费级产品,库存积压可能影响短期业绩。

• 国产替代红利: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市场份额还在提升,技术突破后,高端存储(如HBM)的国产替代一旦突破,想象空间巨大;

• AI需求爆发:AI服务器对HBM、高带宽存储的需求是“增量市场”,国内厂商如果能在这部分卡位,就能跳出传统存储的周期波动。

存储半导体的持续调整,是周期波动和国产替代的“双重博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短期的价格波动风险仍在,但长期看,国产存储厂商的崛起是确定性趋势。

如果追求短期收益,现在还不是明确的抄底时机;如果看好国产替代的长期逻辑,布局存储产业链的核心标的(设备、材料、龙头厂商),可以逢低关注,但要做好短期波动的准备。

来源:是布丁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