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圈”这俩字,最近又飘回热搜,不是谁结婚,也不是谁翻车,而是几个老头儿集体“返场”——
“京圈”这俩字,最近又飘回热搜,不是谁结婚,也不是谁翻车,而是几个老头儿集体“返场”——
海岩把97年的《永不瞑目》翻出来4K重制,爱奇艺首页一挂,弹幕齐刷“我妈的初恋脸”;
王朔没露面,一本旧散文《知道分子》悄悄爬上年度好书榜,话剧版《动物凶猛》首轮票价比北京二手房还难抢;
郑晓龙更狠,直接给《甄嬛传》写前传《德妃传》,选角通告一出,95花集体把简历拍成了清宫PPT。
听起来像怀旧局?
别急着下结论,人玩的可是“旧瓶+新资本”。
海岩不光修片,还在成都砸15个亿盖“锦江文学小镇”,剧本写完的《昆仑归》已经预定2024年爆款位;
王朔挂名监制的悬疑剧《回响》把爱奇艺服务器挤崩过两回,现在平台见着文学IP就两眼放光;
郑晓龙顺手成立“晓龙文化基金”,首期5000万专门给青年导演交学费——文牧野、郭帆就是从这里领的第一桶拍片钱。
老家伙们最绝的是“组团出道”。
“京圈文化基金”规模干到30亿,北京环球影城旁边那块地,他们也有份;
北京卫视+字节跳动+人艺+开心麻花,全拉进一个群,名字叫“北京影视人才计划”,群里日常互甩项目,比年轻人拼团买咖啡还熟练。
连一向“隐身”的叶大鹰都复出拍《钢铁意志》,拿完华表奖提名,转身把祖父叶挺纪念馆做成数字化展厅,线上浏览量破亿;
赵宝刚更潮,拉上字节做VR影视,戴个头显就能跟孙红雷演对手戏;
马未都直接把观复博物馆开到三亚,抖音直播2000万粉丝在线看瓷器,一句“这瓶子值三套房”把弹幕刷成房价吐槽大会。
有人吐槽:这不就是“老男人再就业”?
可数据摆在那儿——
《德妃传》没拍,广告已收回七成;《昆仑归》剧本围读视频放出,24小时站内预约破百万;
“京圈”持股的文旅项目,让成都周边酒店淡季涨价30%。
情怀只是钩子,真正的杀招是“IP银行+政策通道+资本杠杆”。
他们手里攒着90年代最值钱的集体记忆,转身用4K、VR、基金、小镇重新打包,一次卖出三回钱:
平台买流量,政府买文化名片,游客买打卡场景。
新生代想突围?
可以,先过“导师团”。
晓龙基金面试现场,郑晓龙一句“故事不扎心,拍出来也是行活”,能把90后导演怼到怀疑人生;
可只要项目被盖章,爱奇艺直接开绿灯,卫视黄金档排队等播——这门槛,比考研还难,比中彩票还香。
所以别光嘲笑“老头乐”,人家玩的是“文化复利”:
把当年胡同口吹过的牛,写成剧本,拍成剧,再盖成小镇,最后装进30亿的基金滚雪球。
观众以为在怀旧,其实被精准投喂了一颗裹着糖衣的资本胶囊。
下次再刷到《永不瞑目》高清弹幕,别只刷“童年杀”,顺手看看片尾出品方——
那串公司名单,才是京圈真正的“演员表”。
至于下一位被推到镜头前的新导演,大概率正拿着晓龙基金的培训证书,在横店连夜改剧本,
一边骂老头们规矩多,一边把“德妃传”改到第八稿——
毕竟,谁不想自己的片子,三十年后也被4K修复,再赚一次弹幕钱?
来源:灵巧百香果oN2Z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