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装剧里的山川总是秀美,主角随便走走就是人间仙境,但如果真能穿越回去,看到的八成是光秃秃的荒山,一棵像样的大树都跟宝贝似的。
文|002
对于现代人来可以做到每天都洗澡
但古人却没这个条件,甭管夏天冬天,想洗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人可能说那是因为他们太懒了,但是古人冬天不洗澡,真不是因为懒。
更多是为了保命,这是为什么?
古装剧里的山川总是秀美,主角随便走走就是人间仙境,但如果真能穿越回去,看到的八成是光秃秃的荒山,一棵像样的大树都跟宝贝似的。
这并不是夸张,古人常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把柴排在第一位,绝不是随口一说,在那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柴火的价值,有时候甚至比粮食还重要。
没有火,米就是生的,冬天就是致命的,人根本活不下去,唐朝的皇帝给官员发薪水,有时候干脆不给银子,直接发木材,官员们收到木材,比收到钱还开心。
道理很简单,在滴水成冰的冬天,怀里揣着银子,不一定能买到那捆能救命的柴火。
在这种生存是第一要务的大背景下,冬天洗个热水澡,就成了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基本是贵族们的专属消遣。
对普通人来说,活下去是唯一的目标,洗澡这种事早就从生活需求清单里划掉了,一件我们今天看来普通的棉衣,在古代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传家宝。
谁家要是柴火储备不够,这个冬天熬不过去,家里接下来要办的就很可能是白事。
所以古人冬天不洗澡,真不是不讲卫生。
而且在能源结构单一的当时,一个普通人每年最起码需要消耗五百斤柴火,一旦人口多起来,对周边的生态就是一场灾难。
就拿唐朝的首都长安来说,这座百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周围的树木早就被砍得一干二净,硬是把一片好地方砍成了黄土高原。
连做饭取暖的燃料都这么紧张,谁还敢把宝贵的柴火浪费在洗澡这种事上?
别说古代了,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很多家庭一天也只敢生一次火,把一整天的饭食全做出来,剩下的两顿就只能吃冷的。
像今天这样顿顿热饭热菜,在过去是地主老财才敢想的生活。
古人冬天不洗澡是出于无奈,而有趣的是这种无奈竟然和现代的科学观点不谋而合。
近来气象科普博主和皮肤科医生都开始呼吁,在干燥的冬天不要天天洗澡。
因为冬天人体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表面的那层天然保护油脂本来就少,如果天天用热水冲刷,很容易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皮肤越来越干燥,发痒。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冬天是大自然闭藏的季节,人体阳气也应该向内收敛,而洗澡是一个让毛孔打开,阳气外泄的过程,所以冬天确实不宜过于频繁地洗澡。
这么看来古代的穷苦百姓因为缺柴而被迫在冬天减少洗澡,却歪打正着地符合了身体在特定季节的自然需求,这也算是一种历史的巧合了。
当然这不意味着古代就没人洗澡,早期的洗浴,跟我们今天想的完全不一样,它充满了仪式感,而且分工极其明确。
沐,浴,洗,澡这四个字各有各的讲究,沐是专门洗头发,浴是清洗身体,洗最早指的是洗脚,而澡是洗手,把这几个字连起来用,才是从头到脚的大清洗。
屈原就写过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意思是刚洗完头的人一定会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完澡的人会抖一抖衣服,可见头发和身体是分开洗的。
那时候平民百姓洗澡基本就靠天然的江河湖泊,天热还好说,天冷就纯粹是考验意志力了,条件好一点的贵族,有一整套专门的青铜洗浴用具。
他们先用鼎烧热水,再倒进大口的釜或者缶里,洗澡的人坐在铺着竹帘的浴床柖上,用一种像尖嘴瓢的工具舀水往身上浇,脏水就流到下面的盘里。
国家博物馆里藏着一件西周时期的虢季子白盘,长一米多,虽然个头巨大,但它的功能主要还是接脏水,而不是让人直接泡在里面。
这种洗澡方式注重的是洁净身体,以示对祭祀或上朝等重大场合的尊重。
到了秦汉时期,宫殿里开始出现专门的浴室,有砖砌的水池,陶制的排水系统,甚至还有取暖的壁炉。
汉代还给官员们设立了休沐假,每五天放假一天,专门让他们回家洗澡换衣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洗澡是件相当私密且讲究的事情,即便是夫妻,都得遵守内外不共沐浴的规矩。
晋元帝司马睿有一次在正月洗了头,之后估计很久都没再洗,头发都发出油臭味了,太子司马绍还特意上奏,提醒他挑个吉日再洗一次头。
不过就在汉朝官员们在自家小浴室里小心翼翼地擦洗身体的时候,遥远的古罗马帝国,已经建起了数百座规模宏大的公共浴场。
罗马人把沐浴,锻炼和饮食看作健康的三大基石,几乎每个公民每周都要洗好几次澡。
他们的公共浴场不只是洗澡的地方,人们可以在里面聊天,读书,吃饭,做美容。
一位罗马皇帝被人问到为什么一天只洗一次澡,他回答说因为洗两次时间来不及,这种开放,热闹的沐浴文化,和古代中国早期的庄重仪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类似的真正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公共澡堂,要到商品经济极其繁荣的北宋才出现,当时的人们管澡堂叫浴堂或者澡堂。
首都东京汴梁甚至有一条专门的浴堂巷,整条街都是澡堂子,网传南宋的首都临安城里有三千多家浴堂,有些大的能容纳上百人同时洗浴。
花上十文钱,就能进去洗一次,如果愿意多花点钱,还有专门的仆役帮忙搓背。
苏轼就曾写词,半开玩笑地让搓背师傅轻手,因为他本来身上也没那么多泥垢,洗完澡,甚至还能让伙计帮忙叫一份附近的外卖,舒舒服服地吃上一顿。
下次再看到古装剧里主角天天泡花瓣澡,笑笑就好,真实的历史里,绝大多数古人冬天能生火取暖,吃上口热饭,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
所以谁能想到洗澡这件我们今天看来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在他们那里却是关乎生存还是毁灭的严肃问题。
参考资料:
甘肃省博物馆,2023-07-23,吃着外卖,搓着背:在古代中国公共澡堂洗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羊城派,2024-12-23,冬季养生,少洗澡!天天洗,瘙痒干燥找上你
来源:爱下棋的围棋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