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维数字第三季度财报中同时出现“营收增长9%”和净利润跌至40%时,相信大家的心中都不免产生疑惑?传统智能终端系统的老牌上市企业为何会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二者之间的巨大鸿沟,究竟是由什么造成?
为何创维数字的利润红灯会突然亮起?
创维数字第三季度财报中同时出现“营收增长9%”和净利润跌至40%时,相信大家的心中都不免产生疑惑?传统智能终端系统的老牌上市企业为何会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二者之间的巨大鸿沟,究竟是由什么造成?
01
财报拆解
从创维数字第三季度的财报中我们不难看出。公司本报告期总营收为23.61亿元相较上年同期增长9.06%,在目前电子消费市场不景气的时期,创维仍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与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仅为3226.8万元相较上年同期下降40.96%形成了鲜明反差。而经营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为-8362.84万元,降幅达-118.47%。
年化利率仅有可怜的1.33%,甚至不如银行的存款利率。
在智能终端行业,像海康威视这样的行业龙头都已开始向AI化、生态化转型,而创维数字仍然坚守传统智能终端,其“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的战略逻辑需要重新审视。
02
“卖血救主”关联方溢价接盘
在第三季度报表发布的同时,创维数字还发布了“关于出售子公司股权及放弃同比例增资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公告中显示,其全资子公司深圳创维数字将拟以1.1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向创维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其持有的深圳蜂驰电子公司40%的股权,同时创维集团以旗下100%控股的安时达公司股权作价1,04亿万元人民币对深圳蜂驰电子公司进行增资。
本次交易完成后深圳创维数字所持有的蜂驰电子公司股权将下降至32.4%(最后以实际工商登记所载为准),不再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创维数字在公告中提及本次交易的目的:优化公司资产配置,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减少关联交易,规避同行竞争,增强资产流动性。
不止经营状况不佳,还有现金流告急的风险,种种原因令创维数字不得不出售子公司来缓解公司的财务压力。
从创维数字的控股主体中,我们注意到,此次交易本质是关联方溢价接盘。接盘方创维集团,正是创维数字的间接控股股东。用通俗的话来讲:“孩子出现经济危机,家长出面救火”。变相给创维数字增加利润,让其还能在智能终端行业的“棋局”中生存。
图片来源:天眼查
并且2025年6月起,公司董事长张驰、董事张知、财务总监王茵等高管纷纷减持股份,内部减持与关联交易的进行,投资者很难不考虑其中的真实缘由。
03
创维集团宣传四处碰壁
创维数字的品牌影响力下降,创维集团的情况也是如此!
创维集团曾凭借创新营销圈粉,如今却在品牌升级路上频繁“翻车”。其喊出“年轻、品质、科技、国际”的新定位,事实上从合作模式暴雷到产品口碑崩塌,从代言人营销争议到服务责任缺失,止不住的负面舆论,暴露了其营销决策的系统性缺陷。
2024年巴黎奥运会后,创维集团签约运动员吴艳妮担任品牌大使,本想借体育新星的流量绑定“国际、年轻”标签,却因为选人与海报问题被网友“诟病”。
官方发布的六张宣传海报中,被网友调侃“张张像不同人”,甚至引发了“整容”的猜测;同时刻意抹去代言人纹身的操作,又被指“审美双标”“过度修饰”,让人“摸不着头脑”,最终成为无意义的话题争议。
品牌信任度的降低其实早有伏笔。
2020年,创维集团曾联合京东、天猫、苏宁三大电商平台,以“老王的客厅”为主题打造系列直播圈粉无数,但2025年1月,消费者爆料购买30台“创维酷开2025款8K液晶电视机”后无法投屏,经创维官方售后确认,该产品并非品牌正品,涉事店铺的授权书更是伪造——从曾经的行业标杆,到现如今的假货乱象,最终消耗了多年的口碑。
更早的2008年,深圳创维数字与天盛传媒联手推出“付费英超”捆绑销售模式,将机顶盒和有线电视与“电子体育”付费节目包打包推广。但合作仅一年两家的关系便走向破裂:天盛指控创维未按约定提供终端客户信息,深圳创维数字则以“天盛未能出具广电总局运营资质”为由,主张合同无效。
这场纠纷的根源,是双方对广电运营商销售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双重误判。尽管深圳创维数字最终胜诉,却因合作失信丢失了大量消费者的品牌公信力。
这一系列问题不仅让“品质、科技”的品牌方向沦为笑柄,更与“年轻、国际” 的定位相悖,反映出企业在战略规划、风险管控与执行落地等方面的错误决定。
04
结语
别让创维数字成为“创危”!
对企业自身而言,创维数字的业绩问题,并非个例,但却是一场必须直面的“生死考验”。“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是创维数字战略布局与市场节奏的判断失误,也是营销能力不足的体现。曾经的行业标杆亦或将陷入“创危”的尴尬境地。
对于创维数字来说,第三季度的利润红灯不是终点,是转型“绿灯”的“倒计时”。能否抓住机遇,能否改变方向,决定了公司未来是“破局重生”还是“困局加深”。我们期待创维数字能早日走出业绩迷局!
来源:包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