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穆铁柱把3.2吨水泥扛上石河子脚手架那天,没人想到这傻大个儿后来真成了美国队噩梦,更没人想到他死后15年,NBA官号会剪他79年晃晕华盛顿的片段,配字幕:first Chinese big man。
“22岁才摸篮球,还能打国家队?
”——当年体工队食堂里这句嘀咕,今天听来像耳光。
穆铁柱把3.2吨水泥扛上石河子脚手架那天,没人想到这傻大个儿后来真成了美国队噩梦,更没人想到他死后15年,NBA官号会剪他79年晃晕华盛顿的片段,配字幕:first Chinese big man。
菏泽故居那间小瓦房里,15号球衣缩了一圈,缝线处还留着1981年曼谷的汗碱。
讲解员说,衣服是穆桐捐的,捐之前偷偷在领口缝了半张全家福——老爷子怕生,连纪念也躲着镜头。
篮协新搞的“穆铁柱杯”只收14-16岁、穿鞋超两米的苗子,简章里一句“大器晚成”把家长看哭:原来晚起也能赶趟车。
可没人告诉家长,当年贺龙拍板之前,教练组投票3:2,反对票写的是“骨头已硬,练不出来”。
女儿穆榕在银行上班,头发永远扎得一丝不苟,柜台里谁也看不出她爸是“亚洲第一中锋”。
去年她把第一笔助学基金打给甘肃一个13岁姑娘,附言只一句:“别怕长太高,我爹22岁才开窍。
”27个受助孩子里,有12个女孩,最高那个已经1米96,文化课年级第三。
北京东四那块破球场,周三傍晚准能看见王专红,老太太拎着两个旧塑料桶,里头装满灌了沙的矿泉水瓶——穆铁柱当年教她的“踮脚投篮法”:先踮、后坐、再拨腕,专治手小个矮。
小孩嫌土,她咧嘴:“你穆爷爷靠这个把美国队晃得找不着北。
”说完自己先投一个,三不沾,篮板震得嗡嗡响。
最离谱的是国家队训练局里那摞发黄的笔记本,1977-1983,21本,纸脆得像薯片。
教练组去年翻出来,发现里头画了个“巨人体能坐标轴”——横轴是身高,纵轴是心跳,220以上才配打满全场。
王哲林照着试了一礼拜,直接累到想退役,骂了句“老爷子真狠”。
穆铁柱自己没赶上好鞋、好跑道、好蛋白粉,连球衣都得自己缝号码。
他留给后来人的最大遗产,其实是“允许晚熟”——兵团档案里那张1966年劳模表,工种栏写着“高空搬运”,备注里一句“日搬3.2吨”,旁边红笔加粗:身高2米,建议转体育。
所以,别急着给孩子报篮球早教。
先让他长,让他扛,让他把水泥搬上三楼再决定要不要走职业。
穆铁柱用一辈子证明:巨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一点点撑大的。
要是哪天在球场碰见一个两米多的孩子投三不沾,别笑,先问问他:“你知道穆铁柱吗?
”
来源:花开花落一点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