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过冬难”?中医科专家解锁科学“冬季养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00:16 1

摘要:他从30米处高处坠落,叠加电击伤害,全身20余处重创,包含多脏器破裂、多发骨折,休克症状持续加重,生命体征岌岌可危;他驾车意外撞上马路中间的护栏,一根宽约8cm、厚约3cm的方形金属护栏贯穿其左侧前胸与后背,致命并发症随时可能发生……这些足以击碎生命的创伤重症

解锁幸福密码: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双向奔赴

◆心灵驿站

记者 秦聪聪

通讯员 卢骁 济南报道

实力积淀

铸就创伤救治“山东标杆”

他从30米处高处坠落,叠加电击伤害,全身20余处重创,包含多脏器破裂、多发骨折,休克症状持续加重,生命体征岌岌可危;他驾车意外撞上马路中间的护栏,一根宽约8cm、厚约3cm的方形金属护栏贯穿其左侧前胸与后背,致命并发症随时可能发生……这些足以击碎生命的创伤重症,经省立医院创伤中心救治后,均顺利出院。

生命奇迹的创造,从来不是偶然,而是30余年的深耕积淀。

1992年,医院在省内率先成立创伤骨科独立病区,致力于创伤救治;2018年,山东省创伤中心在此挂牌。多年来,中心始终把严重伤、多发伤救治作为重点工作,年均接诊急诊患者逾7000例次,救治ISS>16分严重伤多发伤患者500余例,包括严重贯通伤、四肢毁损伤等,在严重伤救治数量、救治难度、技术水平、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均处于领先水平。

在严重创伤救治领域,开放性骨盆骨折因多系统损伤、病情危急、救治复杂,死亡率高达30%-50%,一直是创伤领域的严重挑战。不久前,中心领衔制定的《开放性骨盆骨折临床诊疗指南(2025年版)》正式发布,不仅为国内一线临床医师提供了“操作手册”,更填补了该领域诊疗规范的空白,为严重创伤救治贡献了“中国方案”。

全链布局

构建“一站式”黄金救治体系

“创伤救治的核心是速度与协同。”中心常务副主任李连欣一语道出了创伤救治的关键。

针对创伤“意外性、突发性、多样性”的特点,中心创新打造“科室实体化、救治团队一体化、信息交流智能化”的救治模式,将原本分散的医疗空间与资源紧密整合,成立独立的创伤抢救室与复苏单元以及创伤重症病区,实现了创伤急危重症患者的“一站式抢救”。

如今,患者抵达医院奥体院区后,一楼急诊可直接收治,通过专属“绿色通道”直达抢救区,后续检查、治疗、康复等环节无缝衔接。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心研发了“5G智能创伤救护示范车”并构建了覆盖院前急救的智慧医疗网络——危急重症患者在送医途中,即可通过车载电子病历系统实现远程会诊,医生提前开具检查检验单、住院证,让院前信息与院内系统实时共享,为救治抢占“黄金时间”。

这种“院前—院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正是中心“黄金救生圈”的核心。

同时,中心主动联动神经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烧伤科等多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组建专业救治团队,针对严重多发伤、复合伤患者开展同步评估、协同救治。

“以往多科室会诊需要协调时间、转运患者,现在通过一体化空间布局和智能信息系统,各学科专家能第一时间齐聚抢救现场,为患者制定精准救治方案。”李连欣介绍,新中心启用后,医护协作的时间成本显著降低,衔接效率大幅提升,为严重创伤患者赢得了更多生机。

高地担当

引领区域救治能力升级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创伤就医人数达6200万人次,致死人数70万-80万人,45岁以下人群中创伤更是首要死因。

作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省立医院创伤中心不仅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院内救治高地,更主动承担起提升区域整体救治水平的责任,力争成为创伤与紧急医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创新转化基地。

在区域引领方面,中心主动扛起责任。通过技术推广平台,定期开展基层医师培训、创伤救治演练,将规范化经验辐射至鲁西南、鲁西北等地;在山东省卫健委领导下,牵头推进全省各级创伤中心建设,提供技术指导、评审质控等支持,推动区域救治体系标准化。

应急救援中,中心同样彰显担当——年均执行省内外重大应急任务20余项,从交通事故现场处置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支援,都是第一时间参与,用专业守护公众安全。

同时,中心持续推进创伤救治技术创新,在严重骨盆骨折整体治疗、多发伤凝血功能紊乱调控等领域形成特色技术优势,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应用于临床救治,更通过学术交流带动区域医疗技术迭代升级。

从紧急救治到长期守护,从技术突破到区域引领,省立医院创伤中心正以国家级医疗高地的担当,让更多创伤患者都能在“黄金时间”内获得更优救治,用专业与温度守护齐鲁大地的生命安全。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获得幸福感”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幸福感并非偶然的情绪闪现,而是与心理健康相互滋养的动态状态。高幸福感能显著增强心理韧性,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侵扰,同时强化自我价值感与压力应对能力。反之,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则会直接拉低生活满意度,让人陷入“幸福绝缘”的困境,长期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问题。这种双向影响构成了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良性或恶性循环。

10月31日19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三科李艳丽将做客《心灵驿站》直播间,围绕“如何提升个人幸福感”这一话题,详细讲述如何通过认知重评转换情绪视角来培养幸福习惯,助力大众在忙碌生活中守住幸福感知力,让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形成正向循环,敬请关注。

健康直播栏目《心灵驿站》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联合打造,通过专家线上讲座及与网友即时互动,就大家关心的各类心理话题进行科普。直播时间为每天19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各学科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将轮番上线,护航心身健康。

◆壹问医答

专家简介:乔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山东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呼吸、心脑血管、糖尿病、慢性胃炎、肺、甲状腺及乳腺结节、恶性肿瘤、失眠等疾病的中医治疗。

北风渐起,寒冬将至,不少朋友难免会面临怕冷畏寒、易感不适等问题的困扰。中医认为,冬季阳气潜藏、阴精固守,养生核心围绕“敛阴护阳”展开。无论是起居作息的规律调整,还是饮食搭配的科学适配,亦或是情绪心态的平和养护,都需遵循“冬藏”的内在逻辑,以顺应冬季的自然节律。10月30日12:3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医科主任乔云将走进《壹问医答》直播间,围绕冬季养生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敬请关注。

健康直播栏目《壹问医答》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联合打造,每周四12:30直播。

来源:齐鲁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