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隐形眼镜,30分钟内释放大量活性物质!科学家开辟眼部养护新路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23:02 1

摘要: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接受眼内注射,如玻璃体内注射或结膜下注射。这类侵入性治疗虽然能将药物直接送入眼内,但也伴随着视网膜脱落、眼内感染、白内障等风险,且对血—眼屏障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本期撰文:海军军医大学 鹌鹑

本文审核专家: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李晶教授

在现代社会,眼部疾病如青光眼、角膜溃疡、炎症性上皮缺损等,已成为影响数百万人视觉健康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眼部给药方式,如眼药水、眼膏、口服药物,甚至是眼内注射,虽然广泛使用,却存在诸多局限:药物利用率低、患者依从性差、副作用风险高。

研究发现,眼药水中仅有约5% 的药物能真正到达眼内目标组织,其余95% 都被泪液冲刷或通过角膜清除,导致药物浪费严重、疗效大打折扣【1】。

此外,患者需要频繁滴药,一天多次,不仅使用不便,还容易因遗忘或操作不当而影响治疗效果。对于慢性眼病患者而言,长期坚持更是难上加难。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接受眼内注射,如玻璃体内注射或结膜下注射。这类侵入性治疗虽然能将药物直接送入眼内,但也伴随着视网膜脱落、眼内感染、白内障等风险,且对血—眼屏障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直径在30-150纳米之间。它们如同细胞之间的“信使”,携带蛋白质、RNA、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在细胞通讯、免疫调节、组织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

这些特性使外泌体成为一种理想的“天然药物载体”,尤其适合用于眼部这类结构精细、屏障严密的器官。

外泌体隐形眼镜:实现活性物质的持续递送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市售的软性隐形眼镜作为载体,将外泌体吸附在其基质中。当佩戴者戴上这种特殊设计的隐形眼镜时,外泌体会缓慢释放到眼睛表面,从而实现持续的活性物质递送。

图片引用自文献2

为了评估释放效果,研究人员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测试:第一种方法是在24小时浸泡后,将隐形眼镜转移到纯净溶液中测量释放量;第二种方法则每隔一段时间更换溶液,以模拟实际使用环境。

结果表明,外泌体隐形眼镜能够在30分钟内开始释放大量外泌体,最大释放浓度出现在最初的半小时内。即便在90分钟后,释放仍然保持稳定。

更重要的是,这种释放过程并未对隐形眼镜的物理特性造成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光学性能和湿润性均维持正常水平。

这意味着,外泌体隐形眼镜完全具备投入实际应用的潜力。

外泌体隐形眼镜实验结果表

图片引用自文献2

外泌体眼部养护的优势及研究进展

目前,该研究已成功验证了外泌体隐形眼镜的可行性、安全性与初步释放性能。

外泌体隐形眼镜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与传统眼药水相比,外泌体隐形眼镜可以在眼表形成药物储库,持续释放外泌体数小时甚至更久,避免浓度波动,提高治疗效果。

尤其是

外泌体不仅作为药物载体,其本身也具有抗炎、抗氧化、促进组织再生的功能,特别适合用于青光眼、角膜损伤、干眼症等慢性或炎症性眼病。

外泌体本身具有天然靶向性,能够穿越眼表屏障,将活性物质精准递送至视网膜、角膜等深层组织,减少全身性副作用。

这意味着,患者只需像普通隐形眼镜一样佩戴,无需频繁滴药或接受注射,尤其适合年轻患者、老年人群及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依从性将大幅提升。

尽管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已有不少临床前研究展示了其巨大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一项针对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证实了外泌体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他们发现,通过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可以显著减少炎症反应并促进神经元再生【3】。

研究人员还证实了外泌体在视神经炎治疗中的潜在作用。视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然而,由于血-眼屏障的存在,传统药物难以达到病变部位。而外泌体凭借其跨屏障能力,可以直接携带抗炎活性物质进入视神经区域,从而缓解症状。

对于青光眼等神经炎症性疾病,外泌体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保护视神经不受进一步损害【4】。

小结

外泌体隐形眼镜的研究出现,不仅是眼科药物递送技术的一次飞跃,更是“生物材料+细胞治疗”融合的典范。它让我们看到,未来的眼科治疗可以更温和、更持久、更贴近生活。下一步,研究团队计划通过3D打印技术优化镜片结构,实现对释放速率与剂量的更精准控制,并推动大规模、低成本生产。这一天,或许并不遥远。

1. L. Spadea, E. Tonti, A. Spaterna, and A. Marchegiani, “Use of Ozone-Based Eye Drops: A Series of Cases in Veterinary and Human Spontaneous Ocular Pathologies,” Case Reports in Ophthalmology 9, no. 2 (2018): 287–298, https://doi.org/10.1159/000488846.

2. El Turk, S., Dhalban, S., Yasmeen, N. et al. (2025). Exosome-Loaded Contact Lenses: A Novel Approach for Sustained Ocular Drug Delivery. Nano Select. DOI: [10.1002/nano.70045](https://doi.org/10.1002/nano.70045)

3. Y. Cui, C. Liu, L. Huang, J. Chen, and N. Xu, “Protective Effects of Intravitreal Administr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Optic Nerve Injury,” 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 407, no. 1 (2021): 112792, https://doi.org/10.1016/j.yexcr.2021. 112792.

4. X. Feng and X. Zhang,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Exosomes in Glaucom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41, no. 2 (2023): 173–177.

来源:北风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