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联的禁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00:00 1

摘要:对联创作需遵循楹联的基本格律。其中,“字句对等、平仄对立、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形对意联”是核心规则。本文重点探讨“平仄对立”与“词性对品”中的常见禁忌。

浅谈对联的禁忌

作者:颂明

对联创作需遵循楹联的基本格律。其中,“字句对等、平仄对立、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形对意联”是核心规则。本文重点探讨“平仄对立”与“词性对品”中的常见禁忌。

一、 核心禁忌:失对与失替

“平仄对立”要求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字,平仄应相反。若违反此规则,即为“失对”。例如,若上下联在关键的第二、四、六字平仄完全相同,联语便会失去声调的抑扬顿挫之美。

此外,单比联句内部也需讲究平仄交替,即在同一分句内,平仄应依节奏有规律地变化,以形成音乐感。若句内节奏点平仄紊乱或缺乏交替,则称为“失替”。例如,一个分句中若连续出现四个平声字(俗称“平四连”),便会造成声律单调粘滞,缺乏节奏感。

二、 区分上下联的硬性规则

上联必须以仄声字收尾,下联则以平声字收尾,此即“仄起平收”。这是区分上下联最核心且几乎没有例外的硬性规则。

三、 意境与内容禁忌:合掌

“合掌”是对联创作的大忌,指上下联的语义重复雷同。它可分为两个层面:

词语合掌:上下联在对应位置使用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以“旭日”对“朝阳”,以“千秋”对“万代”。

整体合掌:上下联虽用词不同,但所述内容、意境、主题完全重合,未能拓开新的角度或提供新的信息,相当于“一句话说两遍”。例如:

美味佳肴,正宗川味;

珍馐玉馔,地道蜀风。

此联中,“美味佳肴”与“珍馐玉馔”、“川味”与“蜀风”皆属同义反复,整联意境单一,即为典型的合掌。

综上所述,对联的主要禁忌可概括为:失对、失替与合掌。

四、 实例分析:以一副争议联作为例

我们可依据上述原则,审视“莫言惠州天下征联”活动中的作品:“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

1. 上联声律分析

“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作为上联,其平仄存在明显问题。我们依语义将其划分为“从南阳 / 到南洋 / 根深 / 叶茂”结构,并考察其节奏点(通常为二、四、六、八字):

从(平)南(平,第二字)阳(平) / 到(仄)南(平,第四字)洋(平) / 根(平)深(平,第六字) / 叶(仄)茂(仄,第八字)

其节奏点平仄为:平 (南) - 平 (南) - 平 (深) - 仄 (茂)。可见,在第二、四、六字这三个关键节奏点上,出现了“平-平-平”的连续,此即为严重的“失替”。尤其后半部分“南洋根深”四字全为平声,声调平板粘滞,缺乏应有的节奏感,不符合“平仄相谐”的基本原则。

2. 下联的抄袭与对仗问题

经查证,下联“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实为抄袭清代阮元为“学海堂”所撰对联的下联前两分句。阮元原联为:

上联:治春秋比壮史,公谷胡毋,伊吾一室

下联: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睥睨全垣

阮元在《揅经室集》中自述其意:上联言《春秋》经学之传承,下联则以星宿分野喻学术之光耀学林。获奖者仅截取原下联的前两分句,来应对一个与之毫不相干的上联,这导致:

语义断裂:抄袭部分与原上联意境完全脱节,无法形成“形对意联”。

对仗不工:无论在词性、结构还是平仄上,与“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均难以构成工整对仗。

结构雷同:下联机械模仿上联“自...及...”对“从...到...”的句式,极易陷入“合掌”的陷阱,且显得对仗呆板。

因此,这副作品集声律失替、对仗不工、语义不通、抄袭截取于一身,以之荣获一等奖,确实令人费解。

3. 引发的连锁创作误区

此上联“从……到……+成语”的固定套路,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应征创作,导致涌现大量“自……及……+成语”的应对。此类下联不仅因句式机械模仿而显得呆板,更因未能拓开新的意境而极易犯“合掌”之忌,实为创作中的反面教材。

2025年10月30日星期四

来源:小说讲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