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还在与中国较劲,中方代表已访问尼泊尔,印已被5国“包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8 22:42 1

摘要:5月7日,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代号“朱砂行动”的空袭,目标直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9处设施,但行动结果令印方难堪,巴方宣布击落包括3架法制“阵风”战机在内的5架印度军机,并公布战机残骸坐标及飞行员通讯录音。

文|史迁今若在

编辑|史迁今若在

2025年5月14日,印度政府以“传播未经核实信息”为由,单方面封锁新华社和《环球时报》在社交媒体平台X的账号。

这一行动发生在其宣称“取得辉煌胜利”的印巴冲突结束仅两天后,印度正举行为期10天的“三色旗巡游”庆祝活动,但国际舆论场上的质疑声却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高级代表团于5月14日至17日访问尼泊尔,与总理奥利等政要会谈,尼方明确表态“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领土从事反华活动”。

这场舆论与地缘博弈的背后,折射出印度在南亚的战略困局,其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5个邻国的矛盾持续加剧,正面临被“包围”的窘境。

5月7日,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代号“朱砂行动”的空袭,目标直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9处设施,但行动结果令印方难堪,巴方宣布击落包括3架法制“阵风”战机在内的5架印度军机,并公布战机残骸坐标及飞行员通讯录音。

法国达索公司随后注销阵风BS001号战机档案,间接证实该机型被击落的事实,印度总理莫迪却在5月12日全国讲话中坚称,巴基斯坦的无人机和导弹如同稻草般脆弱,并启动为期10天的“胜利巡游”。

为掩盖战场失利,印度政府自5月3日起密集实施舆论管制,先禁止民众访问巴基斯坦文体明星账号,后要求X平台封禁超8000个账户。

5月14日,新华社和《环球时报》账号遭封禁,理由是“传播巴方虚假信息”,讽刺的是,相关报道不仅基于巴军方信源,更引用了法国官员及英国弹射座椅公司的第三方佐证,印度驻华使馆甚至在X平台喊话《环球时报》,指责其“缺乏新闻道德”,而国际媒体普遍认为此举暴露印方对舆论失控的恐慌。

5月14日,中国高级代表团抵达加德满都,与尼泊尔总理奥利达成三项关键共识,深化中尼铁路建设、扩大能源合作、强化边境安全机制。

尼方特别承诺“反对外部势力利用领土干涉中国内政”,直接指向印度长期对尼泊尔的渗透。

此前,印度曾施压尼泊尔拒绝中资项目,但2023年中尼铁路可行性研究启动后,尼泊尔GDP增速提升至5.2%,其贸易对华依存度从2018年的9%跃升至2024年的23%,这种经济引力正重塑地缘格局。

5月13日,孟加拉国陆军代表团访华,点名采购红旗-9BE防空系统及JSG-400预警雷达,这一选择具有明显针对性,在5月7日空战中,巴军正是依靠同款系统拦截了印度导弹。

孟印关系因水资源争端和罗兴亚难民问题持续紧张,2024年印度单方面暂停《印度河河水条约》后,孟加拉国加速推进军事现代化,其国防预算中对华采购份额从2020年的18%激增至2025年的41%。

5月初,印度人民党议员就缅印争议的若开邦发表主权言论,引发缅甸军政府强烈抗议,两国在若开邦和那加兰邦的领土争议已持续70年,2024年缅甸加入“中缅经济走廊”后,开始接收中国提供的边境监测系统。

此次事件后,缅甸外交部罕见引用联合国宪章第51条,强调“保留自卫权”,被外界视为对印强硬信号。

印度与5个邻国的矛盾均植根于殖民遗产,1947年《蒙巴顿方案》划定的克什米尔争端、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催生的孟加拉国独立、英国“分而治之”政策遗留的缅印领土纠纷。

印度试图以“地区霸主”姿态处理这些矛盾,但其“印度版门罗主义”遭到强烈反弹,例如尼泊尔2015年宪法危机期间,印度实施边境封锁导致尼泊尔燃油价格暴涨400%,反而推动中尼合作提速。

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呈现“基建先行+安全托底”特征,中巴经济走廊创造超30万个就业岗位,中尼铁路将缩短加德满都至广州货运时间从45天至5天,中缅油气管道满足缅甸60%的能源需求。

相比之下,印度对邻国投资集中于安全领域,如向不丹派驻军事顾问、在孟加拉国建设监听站,这种“重控制轻发展”的模式加剧了邻国离心倾向。

印巴空战暴露印度装备体系缺陷,其斥资88亿美元采购的“阵风”战机被单价仅4000万美元的歼-10C压制,PL-15导弹残骸引发美日法等国争相研究。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耗时20年研发的“阿卡什”防空系统,拦截率仅为35%,而巴军红旗-9BE在实战中达成100%拦截记录,这种代差迫使印度将23%的国防预算用于外购装备,陷入“越买越弱”的恶性循环。

面对包围网,印度展现出矛盾性,一方面于5月17日向联合国提交“跨境恐怖主义”提案,试图重构道德叙事,另一方面却在藏南地区增派3个山地师,激化与华矛盾。

但其真正困境在于结构性矛盾,若要打破孤立,需放弃“零和思维”,接受多极化南亚格局,正如尼泊尔总理奥利在会见中方代表团时所言,小国不需要保护者,需要的是平等的合作伙伴

历史经验表明,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后,毛主席“一战保十年和平”的战略预见得以实现,2020年加勒万河谷事件后,中印建立军长级会谈机制,边境局势总体可控。

如今,印度若继续将中国视为“假想敌”,而非共同发展的机遇,其“大国梦”恐将止步于喜马拉雅山麓。

信息来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肖捷率团访问尼泊尔并出席“珠穆朗玛对话”》——财联社

来源:明法言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