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道尽了重阳佳节时游子对亲人的思念,也让我们对重阳节有了最初的印象。
重阳初印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道尽了重阳佳节时游子对亲人的思念,也让我们对重阳节有了最初的印象。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此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是阳气极盛的吉祥之日。而且,“九”又与“久”谐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图》 (清)石涛画 图源网络
两汉遗风:雏形初绽
至迟于两汉,重阳节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从中可知,汉代重阳节已有佩戴茱萸、食用蓬饵、饮用菊花酒的习俗。
▲《西京雜記六卷》(晉)葛洪撰 长沙图书馆数字资源
《西京杂记》,晋葛洪辑录,原二卷,后分为六卷。书中收录西汉都城长安的逸闻轶事与典章制度,卷三记重阳习俗为最早。
南朝风华:习俗渐丰
南朝时重阳节的习俗更加丰富多彩,时人宗懔所撰《荆楚岁时记》,为我们详细记录了当时湖南地区的重九风俗 。
书中记载:“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按: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宴设于台榭。”
可见,南朝时期的重阳节,人们不仅会佩戴茱萸、食用饵食、饮用菊花酒,还会举行盛大的野宴,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人都会参与其中。此时的重阳节宴会,已经从汉代的宫廷活动,成为了全民参与的节日庆典。
《荆楚岁时记》还追述了登高饮酒、带茱萸囊等习俗的由来:“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这个故事为重阳节的习俗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荊楚歲時記一卷》(南朝梁)宗懍撰 长沙图书馆藏
《荆楚岁时记》以笔记体形式,记载了荆楚地区自元旦至除夕 24 个节令和时俗,是研究中国古代民俗学和文化史的重要资料。
清代逸韵:传统延续
时光流转到清代,重阳节的习俗开始在不同地区发展出各自特色。
清乾隆《长沙府志》记载:“重阳以茱萸泛酒,米面为糕,或登高剧饮为乐。”
清雍正《浏阳县志》也有类似记载:“九月九日亦名重九,蒸糕,泛茱萸酒,登山剧饮为乐。”
胡林翼的《彭刚直公诗集》卷五《病中重阳感怀》中也有对重阳节饮“茱萸酿”的描写:“三度重阳两岭南,奔驰岁岁费征骖。卅年已醒封侯梦,半亩将营老学庵。病骨仅存鸡肋在,壮心愧未虎巢探,湘中寄问茱萸酿,可许来秋更共酣。”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清代的湖南人过重阳节不仅和全国人民一样会佩戴茱萸、登高宴饮,还发展出了食用重阳糕、饮用茱萸酒的习俗,拥有了更多湖湘特有的烟火气息。
▲《(雍正)瀏陽縣志四卷首一卷》 (清)陳夢文修 方暨謨纂 长沙图书馆藏
诗韵雅事:文人情怀
重阳节,对于文人墨客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诗意的源泉。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重阳节充满了文人雅趣和情怀。
黄本骥的《重九日过铁佛寺》诗中记载了古时文人过重九的雅事:“去年重九作文宴,市楼饱看山千层。”
程颂万《鹿川诗集》中,《九日过吴文节祠山堂寄怀节安海上》也记载了重阳雅集的习俗:“穷发簪萸见几时,忆陪雕爼落吴祠。余生剩作重阳客,抵死功开一境诗。国破有人怀汐社,兵残无人问东篱。江山直厌看吾辈,故遗惊风折酒旗。”
八指头陀的《八指头陀诗集》中《重阳追挽世伯先廉访并序》也有同样的记载:“去年九日,前浙东观察使世伯先廉访偕幕客来太白山登高作诗绘图……”
这些诗作让我们看到,在古代,重阳节是文人墨客们聚会、雅集、登高、作诗的好时机。他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以诗会友,抒发自己的情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鹿川詩集十六卷》 程頌萬撰 长沙图书馆藏
程颂万 (1865~1932年),字子大,一字鹿川,号十发居士。湖南宁乡人(程千帆叔祖父)。其对时局新学甚为热心,为张之洞、张百熙所倚重。曾充湖广抚署文案。
革命豪情:别样重阳
革命年代,重阳节又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情怀。
程潜的《养复园诗集》中的《重九大兴善寺集后同吊翠华公墓分得我字》一诗,不仅记录了文人分韵和诗的雅事,更展现了其 “宏纲振华夏” 的革命情怀 。
诗中写道:“秉钺靖夷氛,重任惭负荷,修我戈与矛,固吾北门锁,寒暑经三移,钻燧复改火,捷音播菊节,高会开莲社,赏乐及兹辰,群贤咸命驾,列醴芳四筵,插萸辉广坐,酬酢杂清谈,咏歌宏大雅,投觞罢欢宴,徘徊翠华下,平原密雨润,丹叶凉飇堕,欷歔悼国殇,恸我同仇者,玉碎白不易,仁得羲无我,浩气塞穹旻,名山共嵯峨,望高高难攀,纾忧忧莫写,俯仰宇宙间,微躯安敢惰,各勉日新德,宏纲振华夏。”
1929年重阳节,毛泽东更挥笔写下《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展现了诗人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養復園詩集》 程潛撰 长沙图书馆藏
程潜,字颂云,湖南醴陵人,著名爱国人士,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
来源 | 长沙图书馆·信息服务部
供稿 | 杨帆
初审 | 罗倩倩
终审 | 陈卓
编辑 | 金帅岳
本号由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
本馆法律咨询顾问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张鹏律师
长沙图书馆在哪里
友情提示
自2025年9月20日起,滨江文化园停车区域开启收费,建议读者绿色出行。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