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甲双胍,这个在药柜里躺得最久的“老药”,不少糖友一吃就是十几年。它口碑好、价格低、对肝肾温和,不少人甚至觉得它是糖尿病患者的“护身符”。可很多人没注意到,这药护着护着,却可能悄悄偷走身体里关键的营养。
二甲双胍,这个在药柜里躺得最久的“老药”,不少糖友一吃就是十几年。它口碑好、价格低、对肝肾温和,不少人甚至觉得它是糖尿病患者的“护身符”。可很多人没注意到,这药护着护着,却可能悄悄偷走身体里关键的营养。
这药能火几十年,不是浪得虚名。它能降低肝脏产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血糖波动,甚至有人拿它当“长寿药”。有研究提过,长期用二甲双胍的人,某些老年慢病发生率更低,看起来像是多了层“防老保护罩”。
可那句老话也有道理——“药是三分毒,补不如调”。再好的药,吃久了也得留个心眼。二甲双胍名声再响,也有些被忽视的小毛病,尤其是对维生素B12的消耗。
医生间常私下议论一句话:“糖友吃药得补得跟上,不补等出事。”这话不夸张。
身体里的维生素B12,可不是什么小角色。它参与红细胞生成、神经传导,还关系到人有没有“精神头儿”。如果B12被耗光,就容易出现手脚麻、记忆差、走路打晃这些毛病。
不少研究早就提到,二甲双胍服用超过四年后,体内B12水平平均下降了20%到30%。英国一项追踪上万人的研究里,老年糖友长期用二甲双胍的人群,B12缺乏率比没用药的人高出近一倍。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种缺乏不是立马上来的,而是慢慢磨掉的。有的人吃到第五、第六年才开始手脚麻、腿没劲儿。一查,又被当作“老年退化”“神经炎”应付过去。结果药越吃越多,症状却愈演愈烈。
这就像墙角的漏水,不声不响,等发现时地基都潮了。
不少糖友还喜欢一句话——“我血糖稳着呢,说明药吃得对。”其实稳得只是表面血糖,底下营养这座“仓库”早空了。
除了B12,钙、维生素B6、叶酸也容易被牵连。二甲双胍干预肠道吸收系统,导致胃酸度下降,而这些营养恰恰依赖酸性环境吸收。久而久之,不仅是贫血、神经问题,连骨头也可能偷偷“亏本”。
说句心里话,老百姓一辈子怕缺钙,其实有不少人的骨头问题根子在B族维生素上。胆子大点说,二甲双胍是血糖稳下去了,骨头和神经却可能被掏空一半。可惜很多人还蒙在鼓里。
不少上年纪的人吃药多年后,开始出现手脚发麻、走路打飘。去医院查,血糖、肝肾都好得很,就一句“老了”。
可一测B12,低得惊人。还有人以为自己得了“帕金森”或“老年痴呆”,结果只是被二甲双胍“偷”了营养。
神经就像电线,B12是绝缘皮,没它,信号乱窜。于是人就开始“短路”:腿不稳、手抖、记忆糊涂。真到那时候,就算停药补上去,也得好几个月才能回过劲来。
有些人问:那是不是得停药?答案是不必慌,也不必盲目停。二甲双胍对糖友的好处依旧明显,只是要吃得更聪明。
医生常建议,每年查一次维生素B12水平。若偏低,食物上可增加瘦肉、蛋、奶制品;若仍不足,可按医生指导服用B族复合维生素。
同时保持肠胃功能良好也很关键。胃酸太弱,吸收就差。适当吃点蛋白类、发酵类食物,别让肠道环境塌方。
有个糖友吃了八年二甲双胍,一年查一次B12,坚持补到正常值,结果血糖稳稳当当,人也精神。
其实药不是敌人,错的是我们忽略了“长期共处”的门道。
很多老药是“刀两刃”:治病一头,伤身一头。懂药的人,不光看指标值,更要看人。
二甲双胍有肝肾保护作用这点没问题,它能减轻脂肪肝负担、改善胰岛素抗性。但想长久受益,就得顾全大局。谁都知道“修屋得补梁”,吃药也一样。
社会上还有个误区,以为药吃久了就成“百病免疫”。其实药性从不长情,药久,体质就变;体质变,反应也会变。过了十年还照老方子吃,不惹麻烦才怪。
医生常开玩笑说:“二甲双胍救你十年,营养亏你十年。”可惜,大多数人听成了夸奖。
国内近期有个大样本追踪研究,分析超过七千名糖友数据,发现长期服用二甲双胍者血清维生素B12低水平率达28%。研究者建议,这类人群应早期检测并补充,预防神经并发症。
还有几份文献提到,B12水平下降会间接影响红细胞生成,使部分糖友出现“假性贫血”。血色素低,看着像营养不良,其实是维生素缺得太狠。
更细一点的现象是,肠道菌群也被这药悄悄改写。二甲双胍能调整菌群平衡,对糖代谢是好事,但同时可能牵连维生素合成。有人调侃,就像借邻居的地种了地瓜,结果他家菜地荒了。
吃药,不只是盯药效,更要盯身体的反应。有些人血糖挺好,可皮肤干、口腔发炎、情绪低落,这些都可能是微量营养流失在作怪。
只看一个指标,就像只看账面,不看现金流。身体缺那口营养,就填哪口,别总想用药把身体“算计”过来。
有位老前辈说得妙:“药是借力,不是靠山。”二甲双胍给咱借了血糖这股力,可欠下的营养账也得自己还。
现实中,有人补得太猛,一口气吃几瓶维生素,这也不行。药后补,讲究“修复不超标”。身体欠一分,不要还十分。补多了又是另一种麻烦。
最稳的法子,是定期复查、小量补足、饮食调整。吃药也要像种地一样:一年有耕,有养,有修整。
也别迷信“自然补不如药快”,有时一碗牛奶、一片瘦肉、一勺酸奶就能把流失的营养慢慢补回来。
糖尿病是个长跑,药只是跑鞋,好体质才是双脚。鞋再好,脚空了也走不远。
二甲双胍是个老朋友,它帮了无数糖友稳定血糖,护肝、护肾、稳代谢的优点不可否认。可朋友太老,也要看看他是不是在“借你的营养过日子”。
要懂得体检、懂得补充,不迷信、也不恐惧。学会和药“握手言和”,别让十年的受益,变成十年的亏空。
身体的账,得自己平。能吃能睡、心气顺,就是最大的本事。
你身边有没有长期吃二甲双胍的亲人或朋友?他们有注意过B12这些问题吗?不妨留言聊聊你的经历或看法。
参考文献:
[1]钟雪梅, 陈敏, 凌雅韵, 等. 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房, 2025, 36(06):732-736.
[2]陈晓玲, 李伟, 张志军, 等. 二甲双胍长期使用与维生素B12缺乏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3, 15(04):241-245.
声明:本文内容仅作健康知识科普,不作诊疗依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本文旨在传播科学健康知识,不涉及任何商业推广。
来源:小医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