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犹他州雪松山地层发现的恐龙蛋化石,颠覆了人们对白垩纪生态的认知!出土的4000多块蛋壳碎片,证实至少6种恐龙曾共存于此,还发现欧洲以外首见的鳄类近亲遗迹。这些化石如何还原史前生态?
犹他州雪松山地层发现的恐龙蛋化石,颠覆了人们对白垩纪生态的认知!出土的4000多块蛋壳碎片,证实至少6种恐龙曾共存于此,还发现欧洲以外首见的鳄类近亲遗迹。这些化石如何还原史前生态?
在犹他州雪松山地层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揭示了北美白垩纪时期此前未知的生物多样性水平,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物种丰富的世界——其中包括一种此前从未在欧洲以外发现过的鳄鱼远古近亲。
数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雪松山地层的马森图奇特段只存在一种恐龙蛋。但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在20个地点发掘出4000多块恐龙蛋化石碎片后,这一认知被彻底改变,该地区一亿年前存在的史前生命种类之丰富令人意外。
研究人员通过显微镜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鉴定出至少6种不同的恐龙蛋物种(即蛋种),这表明在约一亿年前,该地区曾有多种恐龙共存。
“对我来说,最有趣的是多种长形蛋科蛋壳的存在,它们对应着多种窃蛋龙类恐龙,”莱克福里斯特学院生物学客座助理教授乔希·赫奇博士解释道。
他补充说:“我认为,从历史角度来看,我们一直错误地认为,在某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每种恐龙只有一种。但现在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同一类群中可能有多种物种共存。我们的分析显示,当时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至少有两到三种不同体型的窃蛋龙类恐龙在产卵。”
新发现的蛋壳多样性包括长形蛋科的物种,这类恐龙蛋与窃蛋龙类恐龙相关——窃蛋龙类是一类长有羽毛、外形类似鸟类的恐龙。其他恐龙蛋则属于圆蛋属,与鸟脚类恐龙有关,这类恐龙是两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龙。
但最令人惊讶的发现或许是科林格真菌形蛋(Mycomorphoolithus kohringi),这种蛋此前仅在欧洲被发现过。这一发现表明,在白垩纪时期,北美地区曾生活着一种名为鳄形超目(crocodylomorph)的史前鳄鱼近亲。
这一发现不仅仅是为化石记录增添了新成员,更挑战了人们此前对恐龙生态系统的认知。多种窃蛋龙类物种的存在表明,恐龙群落的多样性和动态性远超以往的设想。
该研究支持了“同一类群多物种共存”的观点,而非“一个栖息地仅有一种物种”的传统模型。这些物种可能通过适应不同的生态位实现了共存。
在犹他州发现欧洲鳄形超目恐龙蛋,引发了关于史前迁徙模式以及这些物种如何跨大陆扩散的有趣问题。
除了单个物种之外,这些恐龙蛋化石还为了解北美地区更广泛的白垩纪环境提供了线索。多样的筑巢行为表明,当时这里存在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不同的恐龙和爬行动物争夺资源、共享筑巢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古生物学家才刚刚开始了解。
每一次新的化石发现,都能帮助科学家更清晰地还原远古世界的样貌——这个过去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物种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恐龙蛋化石不断刷新我们对白垩纪生态的认知,犹他州的发现只是冰山一角。你还想了解哪种史前生物的化石故事?是恐龙还是其他古生物?
来源:悠悠趣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