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童夭折下葬4月后,遭掘坟骨灰丢野外!法律如何兼容民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20:58 1

摘要:2025年5月,云南大理弥渡县杨先生的8岁独子病夭折,下葬4个月后的中元节,杨先生去祭拜时发现坟墓被砸,骨灰盒被丢在野外。同村周某因“夭折的孩子不能进祖坟”进行破坏,目前警方已经立案,可它留下了一个沉重的问号:法治社会里的根深蒂固的民俗,该如何安放?

2025年5月,云南大理弥渡县杨先生的8岁独子病夭折,下葬4个月后的中元节,杨先生去祭拜时发现坟墓被砸,骨灰盒被丢在野外。同村周某因“夭折的孩子不能进祖坟”进行破坏,目前警方已经立案,可它留下了一个沉重的问号:法治社会里的根深蒂固的民俗,该如何安放?

“入土为安”,是刻进国人骨子里的观念。但杨先生这份朴素的愿望,却在中元节这天被击碎了。

2025年5月,杨先生8岁的独子因病夭折,村干部指引安葬在村附近的国有林地,手续均符合规定。

8月,同村周某找到杨先生,称“这块地是周家祖坟地”,按照当地“夭折的孩子不能进祖坟”的风俗,要求杨先生迁坟,声称“不迁就推倒”,遭到拒绝后找来村干调解,也未成功!

折的孩子进入祖坟会影响家族气运,所以在“墓碑四不立”的说法中,明确将“夭殇之人”排除在立碑进祖坟范围之外。这种观念逐渐固化为习俗,在当地影响甚远。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可没想到9月中元节时,杨先生去祭拜时发现,孩子的坟墓被砸,骨灰盒被丢在野外,甚至石板都压在了骨灰袋上。

杨先生当时就气炸了,当时就想到了是同村的周某,第一时间报警处理,警察已经立案!

“入国问禁,入乡随俗”,民俗是维系乡土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但民俗不能成为突破规则与法律的借口。

杨先生的墓葬合规合法,同村的周某却持有“先埋即独占”的思想,认为涉事地块藏有周家先祖,就不能允许其他“夭折之人”下葬!

周某坚信自己是在维护“祖宗规矩”,在和杨先生和村干部协商未果后,未走法途径便以“私刑式”的处理方式处理,此行为却触碰了法律。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五条清晰规定,故意破坏、污损他人坟墓或者毁坏、丢弃他人尸骨、骨灰的,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武汉曾发生过类似案例,村民因租金纠纷砸坏他人墓碑,被行政拘留9日,并赔偿受害人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及书面赔礼道歉。

坟墓承载着亲属的哀思,是受法律保护的特殊财产。有律师指出:对涉事方的民事追责,既是法律救济,更是情感慰藉。

此事在网上传播后,网友争论不一!

有网友认为:民俗不是法律,毁墓是违法犯罪!

也有当地居民参与评论:“我是蒙东地区的,老家确实有这个说法,这个当地村民周某也说了有这个说法,为什么还要这样操作?”

更有网友质疑:“祖坟地几千年都有规矩,买了就是别人家私家的。新中国不承认,律师自然也不承认,那乡情民俗算什么?别人有协调,你自己无动于衷就不能怪别人家。如果别人家直接砸就是别人不对,你自己有错在先,还耍懒不值得同情!”

“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这场坟地纠纷,不仅是个别村民法治意识淡薄,更是民俗与法律衔接的短板。

一味批判不等于解决问题,只有做好预防+调解+处置,实现民俗与法律兼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对辖区内民俗禁忌、传统坟地范围进行梳理备案,从源头避免冲突。

其次,兼顾法理与人情,建立“村干部+法律顾问+乡贤”多元调解队伍,在法律框架内回应合理的民俗诉求。

最后,对违法者依法追责的同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民俗带来的实际问题,积极提出兼顾情理的举措。

礼者,天地之序也;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民俗和法律不应该是非此即彼的对手,而是“遵俗不违法,守法亦敬俗”的融合,这样才能真正避免悲剧的发生。

资料来源:@潮新闻·8岁早夭男童下葬四个月后坟墓遭破坏,骨灰盒被丢在野地,官方已介入!

来源:可可学财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