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我是郭亮。在乡村蹲点做振兴项目这十几年,见过太多村子走弯路:明明手里攥着“金疙瘩”,却非要搞“大而全”——又是种果树、又是搞养殖,还硬搭民宿,最后精力分散、资金耗光,啥也没做出名气。
大家好,我是郭亮。在乡村蹲点做振兴项目这十几年,见过太多村子走弯路:明明手里攥着“金疙瘩”,却非要搞“大而全”——又是种果树、又是搞养殖,还硬搭民宿,最后精力分散、资金耗光,啥也没做出名气。
之前去江西赣州调研,一个村的经历特别戳我:过去村里又种脐橙、又养蜜蜂,还试着做山茶油,忙得团团转,可农产品摆在集市上,根本没人认。后来他们咬牙砍掉其他项目,一门心思做脐橙,从选果到包装都下足功夫,还请村民拍短视频讲种橙故事,现在每斤脐橙能多卖3块钱,去年全村增收超200万。这事儿让我特别感慨:乡村品牌建设,真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找准一个突破口往深扎,比啥都管用。
一、为啥“大而全”走不通?乡村品牌的“死穴”就在这
很多村干部跟我聊时,总说“不想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觉得多搞几个产业,总能成一个。可实际上,乡村的资源本就有限——资金少、人才缺、技术跟不上,摊得越广,力量越散。
就像我去年去过的一个北方村子,既有苹果园,又搞大棚蔬菜,还开发了民俗体验。结果呢?苹果没做好品控,有的酸有的涩;蔬菜因为不懂市场,丰收了却卖不出去;民俗院因为没人运营,杂草长得比人高。年底算账,不仅没赚钱,还亏了几十万的启动资金。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3年中国乡村品牌发展报告》里有组数据:全国村级品牌中,“单一品类聚焦型”品牌的存活率,比“多品类分散型”高62%,销售额更是后者的3倍多。这说明啥?乡村品牌的核心,不是“多”,而是“特”——把一个优势做透,比啥都强。
二、找对“1个核心”,再抓“3个维度”,乡村品牌才能立起来
那乡村品牌该怎么建?其实关键就两步:先找对“单一优势资源”,再从产品、包装、推广三个维度发力,把优势变成竞争力。
第一步,找“核心”要“接地气”,别瞎编
优势资源不是拍脑袋想的,得是村里“天生就有”的——可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比如陕西凤翔的泥塑;可能是地理条件独有的,比如云南普洱的古树茶;也可能是产业基础扎实的,比如山东寿光的蔬菜。
就像湖南湘西的十八洞村,过去也是啥都想搞,后来发现村里的猕猴桃口感特别好,还符合“绿色生态”的市场需求,就把所有精力放在猕猴桃上。现在“十八洞猕猴桃”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3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带动全村90%以上农户增收。
第二步,产品、包装、推广“三管齐下”,把优势做“实”
首先是产品品质,这是底线。十八洞村为了保证猕猴桃品质,制定了严格的种植标准: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每颗果子都要套袋,成熟后糖度必须达到16度以上才采摘。村里还搞了“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果子从开花到采摘的全过程,买得放心。
其次是创意包装,要让产品“会说话”。四川蒲江的丑橘,以前就用普通纸箱装,卖不上价。后来他们设计了包装——箱子上印着果农采摘的照片,还附了一张小卡片,写着“丑橘不丑,甜在心头”的乡土故事。结果包装一换,每箱丑橘多卖15块,还成了网红伴手礼。
最后是多元推广,要让更多人知道
现在短视频、直播这么火,乡村品牌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江西赣南的“脐橙村”,就组织果农拍短视频:大爷教大家怎么选脐橙,大妈展示手工包装的过程,年轻人直播果园采摘。2023年双11期间,他们光直播就卖了500多万斤脐橙,比往年线下销售翻了4倍。
三、品牌起来了,乡村才能“活”起来:这不是终点,是新起点
很多人以为,乡村品牌建起来,能卖货赚钱就够了。其实不然——品牌是“敲门砖”,能带动整个乡村的发展。
就说浙江安吉的白茶村,一开始就聚焦白茶产业,把“安吉白茶”做成了知名品牌。随着品牌名气越来越大,来村里品茶、观光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又顺势搞起了茶旅融合:开茶馆、建茶博物馆、办采茶体验活动。2023年,村里不仅白茶销售额超3亿元,旅游收入也突破8000万元,还带动了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6.8万元。
这就是品牌的“溢出效应”:一个品牌火了,能带动产业升级、村民就业,甚至改变整个村子的面貌。就像我常说的,乡村振兴不是“单点突围”,而是“以点带面”——一个好的品牌,就是乡村发展的“发动机”。
『亮村点睛』
乡村品牌建设,从来不是“贪多求全”的竞赛,而是“精耕细作”的修行。比起“什么都想做”,不如“把一件事做好”;比起“追求大而全”,不如“聚焦小而美”。 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宝藏”——可能是一棵老茶树,可能是一门老手艺,可能是一片好山水。关键在于,能不能沉下心来,把这份“宝藏”挖深、做透,变成有辨识度、有竞争力的品牌。
最后想跟大家聊一句: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村子——靠一个特色产品、一门传统手艺火起来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咱们一起探讨乡村品牌的更多可能,也为更多乡村找对振兴的方向。
郭亮・『亮村有道』(乡村振兴实战课)讲透实战门道,教你上手就干。不绕空理论,聚焦乡村振兴从0到 1 的全流程,涵盖“资源挖掘、产业定位、运营避坑”等核心难题,每节“课”都给“能落地的步骤 + 可直接用的工具”,帮你把零散想法串成系统,学完就能上手干。
郭亮博士,乡村振兴实战派专家与“创意经济设计第一人”。他立足哲学、美学、管理学的跨学科根基,践行“创意驱动、产业赋能、美学引领”的方法论,构建了从顶层战略到落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陪伴式服务体系,系统化实现乡村资源的创意激活与产业价值的商业重塑。
来源:亮眼辩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