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妻子走那天,把所有的钱都带走了,连屋子都被收拾得空空如也。曾经还能接主角、上几场商演的演员身份,一下子变成了偶尔客串、接临时活儿来撑家。孩子们长大了,里面有好几个人已经工作了,会把一部分工资寄回来;最小的那几位还在读书,学费和生活费,得靠赵擎日日掰开了揉碎了去
赵擎现在一个人,带着六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生活。
妻子走那天,把所有的钱都带走了,连屋子都被收拾得空空如也。曾经还能接主角、上几场商演的演员身份,一下子变成了偶尔客串、接临时活儿来撑家。孩子们长大了,里面有好几个人已经工作了,会把一部分工资寄回来;最小的那几位还在读书,学费和生活费,得靠赵擎日日掰开了揉碎了去筹。生活就像一张薄纸,被他一点点抻着、补着,费力但不能停。
记得丢钱那天,他回家看到的画面,像是有谁突然把生活的灯关了。桌上没有饭,碗筷摞在一起,抽屉里空空如也,窗台上落了一层灰。孩子们围着他,眼里是困惑和委屈,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林欣缇走的时候说得干脆:她要去做慈善投资,等着她带回更多好处。赵擎信了,把名下的房产证和账户权限都交给了她。等他回过神来,人、钱都不见了,只剩下六个小的在屋里等饭。
有人劝他把孩子们送回福利院,说顶多就是帮不了太多,但赵擎想起自己小时候被扔在福利院的滋味,做不出那种决定。于是他先租了个小屋,把孩子们安顿在一起;年纪小的先寄到他姐姐家,能凑钱的时候再接回。时间慢慢往前走,他又把一个个孩子接回家里,努力把这个家安排得有样子:做饭、看病、替孩子报名、交学费——这些事成了他的一天两天,三天四天。
孩子们对他有感激。那些从小被母亲抛弃的孩子,在赵擎这儿看到了稳定的影子。于是有人开始认真读书,想要将来挣了钱回报这份照顾。已经上班的几个,会把一部分工资寄回支持还在读书的弟弟妹妹。更让人紧张又欣慰的是,有个孩子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签证、申请材料、学费这一摞摞的事儿,瞬间把赵擎从剧组的临时活儿拉回到夜不能寐的筹款状态。他熬夜打电话、翻箱倒柜找关系、算每一笔账,哪怕再累也要把这件事办成。
工作上,他没有马上恢复以前的那种节奏。过去能接一整季的戏,顶着主角的名号挣得比较稳定。现在多是零散的商演、客串,圈里有人愿意给活,多半出于情分,或是礼貌性的邀约。这样的钱够孩子们不至于饿肚子,但常常得精打细算到下个月的房租和哪位孩子的补课费谁来付。别问他怎么坚持,他说习惯了就这样。私人时间几乎被挤没了,更多精力放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上。
回到他和林欣缇刚认识的时候,那段日子看起来干净得像薄纸。他当时已经算是有点名气的人了,也有些积蓄。那天他差点掉进河里,是林欣缇把他从岸边一把拽上来。她不只救了他一回命,还会说话,会把人的情绪理顺。两人从那种“救命之恩”慢慢熟悉,赵擎听她说她过去的婚姻,听得又心疼又软——林欣缇有过五次婚姻,背后有一段段说不完的苦楚。赵擎动了心,想着自己可以给她和孩子们一个家。
结婚那会儿,他把财产交给她管理,讲得很认真。林欣缇哭着说她怕再被抛弃,怕哪天没有地方去、没有人接手照顾孩子。赵擎说,把房子和钱给她保管,至少能让她不那么害怕。婚礼不大,朋友里有人劝他别太轻信,但他更想要一个家,所以没把那些话放在心上。婚后的头几个月日子像蜜一样:林欣缇在家做饭、照顾孩子,孩子们围着他转,他觉得前所未有的满足。可好景不长,之后林欣缇提出要做慈善投资,把钱拿出去“做善事”。赵擎也没多想,就把财务交给了她。然后她消失了,连带着账户、房产证和所有积蓄一起消失。留下的,是六个饿着肚子的孩子和突然被扒光的家。
这件事把他拉回到过去的伤口里。父亲的影子常常在那里:父亲曾酗酒冷漠,病重时才回来,赵擎把父亲送到很好的医院、尽力照顾,但父亲没多少时间。他当时借酒麻痹,事业也跟着下滑,日子像被风刮的薄纸,随时可能被吹散。那时候情绪脆弱,差点走到绝路。林欣缇的出现,不只是拉了他一把,她会把情绪说通,让他不再那么孤单。这种被接纳的感觉让赵擎愿意付出一切去换一个“家”。
再往前看,他的出道和成名并非一朝一夕。福利院给了他基础教育和音乐训练,他会唱歌,会拉乐器,后来成了歌手,又进了影视圈。外形、眼神帮他得到机会,演了几部受欢迎的作品,粉丝多了,生活宽裕些。但名气没把旧伤治好。父亲的冷漠、继母的虐待像影子,时不时戳他曾经的软处。小时候被丢到福利院,养成了他想被接纳的性子,这也解释了他对林欣缇的执着:他以为照顾六个孩子、把家撑起来,就能把丢弃的感觉补回来。
生活被掏空后,他的日常就是一件件日常小事叠加成的大事。白天可能要去学校交材料、陪孩子看医生、替孩子签辅导班;晚上接个临时活儿,或者去商场站台。口袋里的钱不多,但他总能把账算得刚刚好。有人看着他忙里忙外,会说他傻,有人说他可敬。但他自己很少去辩解,就把生活当作要做的清单,一项项去勾掉。
细节里能看出他的日子有多紧张。比如孩子放学了谁去接,哪位孩子的申请材料谁来核对,哪张签证的照片还缺一张;又比如一个周末他带着孩子去医院体检,排队时孩子们在角落吃面包,赵擎一边看表一边安抚他们:“再等一会儿就好了。”这些琐碎事对外人看不出个样子,但对家里人就是全部。有人用“戏剧性的人生”来形容他,但对赵擎来说,那不过是一天又一天需要处理的事务。
圈里有些老友还会给他活儿,更多时候是出于关系和情分。演艺圈的名声还能让他偶尔出现在节目里,观众会记得他曾经的作品,但现实里他更像个勤勤恳恳的家长:算账、做饭、开家长会、查签证进度。有时候,夜里孩子们睡了,他还得继续盯着那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费账单,想着怎么凑那笔钱,不敢停下来。
他也有自己的骄傲和底线。尽管不足以奢侈,但他觉得既然接下了这些孩子,就要负责到底。福利院的经历让他知道被遗弃的滋味,他不想把同样的感觉强加到任何一个孩子身上。有人会嫌他太固执,把别人当成负担,但他坚持自己的做法,像对待一台坏了的老表一样,小心翼翼地修着、调着,哪怕修到深夜。
生活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化结尾,只有一件件事务被解决或延迟。每一天,他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把孩子们撑起来——不是演戏的光环,而是柴米油盐的现实。买菜、做饭、签到、核对成绩单,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动作,把这个家一点点拼凑起来。孩子们有时会围坐在一起,他会把能笑着说的话说出来,让屋子里还有一点暖意。房租、学费、签证面试、谁该去补课,这些问题像冬天里的柴火,必须一根根准备好才能过冬。
有人了解他的来龙去脉,有人只看到他现在的模样:一个总带着学生证、签证材料和孩子成绩单的男人。名气还在被提起,但更多时候是昔日作品的影子。他把自己的私人生活压缩到最低限,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如何把孩子们的未来铺一条更平坦的路上。外人看来这是悲情的故事,但对赵擎来说,这只是日常,是必须干的事,是不容回避的责任。
他偶尔会笑,说自己是不太会放手的人;有时也会沉默,像一个在台后整理布景的工作人员,忙完了才坐下来喘气。孩子们慢慢长大,能帮一点是一点,能自立的开始尝试工作,他们会把钱寄回来,帮着还房租、付学费。家慢慢有了自己的节奏:谁什么时候该去上班,谁什么时候该去考试,谁该去签证中心排队。赵擎像个指挥家,不是站在高台上挥棒,而是在每一场小戏的后台,确保每根弦都不松脱。
来源:蘑菇姑娘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