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将李忠的悲剧:没钱的,别和有钱的来往,没意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20:44 1

摘要:我出身草根家庭。这一点我从不讳言。不过,我这个人有个极大的好处:那就是喜欢搞个办事指南,来指导人生。比如童年时代的我就相信一点:那就是穷不和富玩。

我出身草根家庭。这一点我从不讳言。不过,我这个人有个极大的好处:那就是喜欢搞个办事指南,来指导人生。比如童年时代的我就相信一点:那就是穷不和富玩。

当然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时至今日,很多40多岁的中年人还对《包氏父子》里面,包国维给阔少当跟班表示称赞,并认为:穷二代和富二代交往,是穷二代翻身的重大机遇。


我只能说:也许孔子说得对——唯下愚与上智难易。

比如今天我想说,《水浒传》里面,打虎将李忠就是典型的穷和富交往的例子。

1、李忠小气?

记得1990年代后期,某方便面夹带“水浒英雄卡”,这里面对李忠的评价是这样的:为人小气。

关于李忠的描述,鲁智深还是鲁提辖的时候,就评价李忠:也是个不爽利的人。而后世的人往往据此也觉得李忠很小气。其实我个人不这么觉得,因为李忠的悲剧,其实更是经济结构性和鲁提辖不同产生的冲突。

故事还得从《水浒传》第二回说起。

鲁提辖这人喜欢仗义疏财。当得知金翠莲父女遭遇的时候,于是有了同情心。鲁提辖打算给金翠莲父女凑一笔钱。于是鲁提辖找来史进和李忠给捐款。


鲁提辖出资5两白银,史大郎则出资10两白银。而李忠则出了2两白银。

鲁提辖眼看李忠才出2两白银,于是有些不高兴了。他抓起这2两白银,然后将其丢给李忠,意思是,你不用捐了。

当然我第一次读《水浒传》的时候是童年。少年尚且不知稼穑艰难,更别说童年了。所以对这段描述倒也没在意。但随着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尤其是做了金融这些行业以后,我深感赚钱的不易。

其实不同的人,因为来钱的渠道不同,即经济结构不同,对金钱的态度是不同的:

——比如都市的职业房东,他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收租。对于这种人来说,赚钱就是操点心+跑腿的事儿,所以职业房东花钱倒是不大心疼;

——再比如互联网大厂的程序员,他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技术+熬时长。对于互联网大厂程序员来说,虽然深感自己的钱也是血汗钱,但对金钱的态度相对中性:认为赚钱是很平常的事情,谈不上容易,倒也算不得辛苦;

——再比如工地上搬砖的工人,他们的经济来源就是出卖体力,是真正的做牛马换来的钱。对他们来说,每一分钱来的都不容易。所以往往他们每一分钱都花的非常算计。

而对于鲁提辖、史大郎和李忠三人来说,经济结构也是不同的:

——鲁提辖是军官,领取大宋朝廷的军饷,属于铁杆庄稼,不论出工多少,是旱涝保收的。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


——史大郎是地主家的少爷,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靠收租,生态位来说相当于现在的职业房东。所以,人家最不缺的就是钱,也不知道啥叫为钱发愁,所以一次性出手10两白银也不过是一顿饭钱;

——李忠是跑江湖的,属于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存在。甚至有时候李忠的经济来源依靠打赏,类似现在的自媒体主播。所以这三者里面,最没保障的。如果赶上运气不好,可能连续很多天没有收益。所以李忠来钱不稳定还不容易。所以他出2两银子,尽管是全力以赴。但是,在鲁提辖眼里,依旧是吝啬、小气的体现。

2、人生经验

其实李忠的这段人生履历,我个人觉得,其实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类社会任何时候都是分阶层的。所谓“圈子不同何必强融?”

比如《三十而已》里面,顾佳拼尽全力想混太太圈,结果因为阶层不搭,依旧被视为另类、边缘人。

一样的,穷人即便是打肿脸充胖子,也不具备和富人斗富的资本,更不会因为打肿脸充胖子,而被富人看得起,甚至还会成为一个笑话。

来源:人文之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