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色深沉,铜镜前一位宋代文士轻抚长须,指尖滑过梳理整齐的胡髯,仿佛在触摸权力的象征。而在千年后的今天,电动剃须刀的嗡鸣声中,镜前男子利落地抹去下颌每一根胡茬。
夜色深沉,铜镜前一位宋代文士轻抚长须,指尖滑过梳理整齐的胡髯,仿佛在触摸权力的象征。而在千年后的今天,电动剃须刀的嗡鸣声中,镜前男子利落地抹去下颌每一根胡茬。
这看似寻常的举动,背后却藏着中国社会一场持续千年的“面部革命”——从“须髯如戟”到“面白无须”,究竟发生了什么?
要说古人为什么把胡子看得那么重,得从他们生活的那个世界说起。那时候啊,胡子可不是简单的毛发,它简直就是男人的第二张身份证。
《礼记》里就白纸黑字写着,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之后,胡子就开始被重视起来了。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规矩,而是实实在在影响着古人的日常生活。
你想象一下明朝那个场景,一个官员要是留着稀疏的短胡子,在同僚聚会上都可能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这人看起来就不够威严。
清朝的笔记里就记着这么个事儿,有个官员因为胡子没打理好,在皇上面前失了礼数,直接被训斥了一顿。这在今天看来可能有点小题大做,但在当时那可是件正经事。
考古发现更能说明问题。前些年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里,就发现了专门用来打理胡子的工具,还有记载显示,当时的贵族每天都要用特制的香料来保养胡须。
这不就跟现在女孩子每天护肤一个道理吗?只不过古人把这种精心打理上升到了礼法的高度。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古代某些时期,剃人家的胡子居然能作为一种刑罚。史书上就记载过,有人犯了罪,可以选择剃胡子来代替更严重的割鼻子刑罚。
这说明在古人的观念里,胡子可是跟身体其他重要部位一样珍贵的。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了清朝,皇上身边的大臣要是胡子乱糟糟的,那可是对皇权的大不敬。
所以啊,古人留胡子绝不是因为懒得剃,而是把这撮毛当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就像现在人穿名牌、开好车一样,胡子在古代就是男人最好的装饰品,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立足的一个重要标志。
要说改变,那得从清朝说起。满族人入关之后,带来了他们剃须的习惯。
这可让当时的汉族士大夫们难受坏了,你想啊,几百年来都以蓄须为美,突然要让大家都把胡子剃了,那感觉就跟现在让你天天穿睡衣上班一样别扭。
但是慢慢地,人们的想法开始改变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开始意识到卫生的重要性。古代医疗条件差,动不动就闹瘟疫,有些细心的医生就发现,胡子这种毛茸茸的地方特别容易藏污纳垢。
清朝的一本医书里就明确写着,胡子头发这些东西最容易沾染病气,建议大家要经常清理。
这个卫生观念的改变可不是小事。你想想,在古代那种缺医少药的环境里,一旦流行起什么传染病,那真是要命的事。所以当有人提出剃胡子可以防病,很快就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
再到后来,西洋的剃须刀传进了中国。故宫的档案里就记着,光绪皇帝就用过西洋剃刀,皇宫里还专门设了个部门,负责给太监宫女们修面。
这要是在以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从皇上到老百姓,大家都慢慢觉得,把脸刮得干干净净的,看起来才像个文明人。
那时候的报纸上,已经开始出现剃须刀的广告了,说的都是“西式剃刀,除垢爽利”这样的话。可见剃须这个习惯,已经慢慢从被人排斥,变成了时尚潮流。
要说最大的转折点,还得是辛亥革命之后。政府明令要求剪辫子,虽然主要说的是脑袋后面的辫子,但连带着大家对面子上的毛也讲究起来了。
新政府印发的小册子里,直接提倡男子三天就要剃一次胡子。那时候的知识分子们,还在杂志上热烈讨论要不要留胡子的问题,有人就直接说,留着胡子就跟留着辫子一样,都是守旧的表现。
这么一来二去,剃须这个习惯就这么慢慢地普及开了。从最初的被迫接受,到后来的主动选择,中国人对胡子的态度,完成了一次彻底的转变。
到了近现代,剃胡子这件事又有了新的意义。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有人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工人都认为,剃了胡子之后操作机器更安全。
这个想法很实在,你想想在工厂里,机器都是铁疙瘩,万一胡子被卷进去,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个时期正好赶上中国大力发展工业,到处都是新建的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在工厂里干活,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
所以很多工厂虽然明面上没规定,但实际上都希望工人们能把脸刮得干干净净的。有人在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找到过当年工人的日记,上面就写着“今天剃了胡子,免得被机器夹住”这样的大实话。
再说说找对象这回事。上世纪80年代有人在北京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女性都觉得,剃了胡子的男性看起来更可靠。
这个审美观念的变化,跟改革开放后国外影视作品的流入有很大关系。大家通过电影电视剧发现,原来国外的成功人士,很多都是把脸刮得光溜溜的。
那时候流行的明星,从费翔到周润发,一个个都是干净清爽的形象。年轻人最喜欢模仿明星的打扮,自然而然地就觉得剃胡子才是时尚。
这就跟现在年轻人追明星同款是一个道理,时代在变,审美的标准也在变。
说到现在,剃胡子更是成了职场的潜规则。虽然哪个公司都不会明着说“不剃胡子就不能升职”,但是你看看那些大公司的高管,有几个是留着大胡子的?
有个互联网公司内部流传的新人手册上就写着,建议员工保持面部整洁。这话说得客气,但意思大家都懂。
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的,现在的人生活节奏这么快,早上起来几分钟就把胡子剃了,既省事又符合大众的审美。
古人可能在镜子前花半个时辰打理胡子,现在的人花半分钟就把胡子解决了,这或许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吧。
这场持续千年的“面部革命”,说到底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改变的一个缩影。从把胡子当成宝贝,到现在的每天必剃,这个变化背后,是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更新,生活节奏在加快。
古人留着长长的胡子,是因为那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形象。现在的人把脸刮得干干净净,也是因为这样的形象更适合今天的生活。说到底,不管是留胡子还是剃胡子,都是人们在适应自己所处的时代。
历史的车轮一直往前,我们的生活习惯也在不断改变。也许再过几百年,我们的后代看现在的剃须习惯,也会觉得不可思议呢。
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这些习惯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理解我们自己的生活选择。
本文史料来源:《礼记》《清稗类钞》《雍正起居注》《北京城市生活史》
来源:林里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