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但对烈士家乡和牺牲地人民来说,正是他百年前壮烈地倒下,导致声势浩大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这是全体中国人民怎么也抹不去的百年记忆!
悠悠篆河水,静静向南流初夏的微风轻拂中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盐城等地党史、工会界人士纷纷来到这篆河岸边追忆百年前从这里走出去最后壮烈牺牲在上海反帝一线的革命烈士顾正红
百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但对烈士家乡和牺牲地人民来说,正是他百年前壮烈地倒下,导致声势浩大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这是全体中国人民怎么也抹不去的百年记忆!
百年前的惊世惨案
1905年,顾正红出生在阜宁县獐沟区篆河乡小顾庄(今滨海县正红镇正红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16年,因家境贫困,父亲去上海做工,顾正红11岁时便给地主家放牛。1921年10月,家乡遭水灾,母子8人一路讨饭去了上海。父亲在上海一家油厂做工,收入微薄,靠挣工钱无法养活一大家人,顾正红便同弟妹捡煤渣、拾破烂,贴补家用,勉强度日。
顾正红17岁那年,父亲托人说情,把他送进了日本资本家办的内外棉九厂当扫地工。车间“拿摩温”(即工头)克扣工人工资,在一天放工后,顾正红和几个伙伴等在“拿摩温”回家的路上,将其堵住痛打一顿,结果顾正红被资本家开除。后来,在穷工友的帮助下,顾正红又进了日商内外棉七厂布机车间当一名盘头工。
1922年夏天,顾正红参加中共地下党在沪西开办的工人补习夜校学习,并加入沪西工友俱乐部,开始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启发大家团结起来,同资本家斗争。1925年2月,顾正红参加工人纠察队,不久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年5月15日,顾正红上夜班时听说东洋人关厂,便带领几百名工人砸开大门讨薪,几个“包打听”和“拿摩温”拿着巡捕棒殴打工人。顾正红率领工友们奔向物料库,每人拿了根打梭棒,勇敢地冲向资本家打手。日本资本家走狗凶狠地朝他开枪,子弹击中他左腿。他忍痛高呼:“工友们,大家团结起来,斗争到底!”凶手再次开枪击中顾正红小腹。他紧紧抓住身旁一棵小树挺立起来,忍着剧痛,仍坚持斗争高呼口号。凶手又向他连开两枪,一个爪牙还用刀猛砍他的头部。工友们愤怒至极,抡起打梭棒勇敢地同敌人搏斗。凶手在武装巡捕的掩护下狼狈逃走。工友们急忙找来黄包车,把顾正红抬到车上,护送他去医院。5月16日,顾正红终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时年20岁。顾正红的英勇牺牲,燃起了上海工人的反帝怒火,成为“五卅”运动的导火线。5月30日,反帝大示威游行队伍行进到南京路英租界时,遭到英租界巡捕开枪镇压,当场打死十多人、受伤数十人,酿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3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总工会宣布成立,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声势浩大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像山火一样燃遍上海,席卷全中国,给了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说:“‘五卅’运动以后,革命高潮,一泻汪洋,于是构成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
沪盐两地的百年忆念
烈士牺牲地上海人民从来就没有忘记过烈士的丰功伟绩。顾正红牺牲后,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地委决定在潭子湾三德里举行公祭大会,1925年5月24日,社会各界爱国人士1万多人参加公祭大会。5月30日的“五卅惨案”,引发了更广泛的反帝爱国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人民始终缅怀烈士的革命精神,1959年5月,原国棉二厂在顾正红殉难处塑建高2.5米的顾正红烈士像并立纪念碑。并通过在学校、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在一些重要的历史纪念日举办相关的纪念仪式等方式,让顾正红的事迹和精神被更多人知晓和铭记。1989年9月,顾正红烈士殉难处被公布为上海市普陀区第一批革命纪念地。
2008年5月30日,上海市在其殉难处原址建成顾正红纪念馆。2021年7月1日完成对顾正红纪念馆改造并重新对外开放。全馆由纪念广场、纪念馆、顾正红烈士殉难处三部分组成。在纪念广场左侧,树立着由上海油画雕塑院设计制作、高4.6米的顾正红塑像,右侧墙上镶嵌一幅纪念“五卅运动”的大型浮雕。顾正红烈士殉难处位于纪念馆后方,树立有一块纪念碑,上有“顾正红烈士殉难处”大八个字。纪念馆通过实物、文字、影像资料、历史书刊等方式全景式展现了顾正红烈士生平事迹和“五卅”运动这一重大事件,是缅怀顾正红烈士英雄事迹、深入开展“五卅”运动史、沪西革命史研究工作的重要阵地。
多年来,顾正红纪念馆会在特定时间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烈士纪念日主题活动、展览展示活动等,以弘扬顾正红的革命精神,加强对后人的革命传统教育。今年5月15日,普陀区又举行了纪念顾正红烈士牺牲100周年活动。
烈士家乡人民也没有忘记烈士。以烈士名字命名的正红村1959年建队。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烈士的家乡正式命名为正红人民公社。1983年正红人民公社改称正红乡。2001年滨海县区划调整,将正红、獐沟、陈铸三个乡镇撤并成立新的正红镇,顾正红出生地所属村、组分别被命名为正红村、正红组。如今,以烈士名字命名的桥梁、医院、学校、道路,遍布烈士家乡。
滨海县正红镇正红村射阳河支流篆河边上有一座三间坐北朝南的茅草屋,泥墙木窗,土坯墙上披麦秸,屋内仅有锅灶、磨盘、对臼、蒸笼、水缸等家当。这就是烈士故居,尽可能保留着当年的原貌。
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原正红人民公社在草屋东侧新建两间砖瓦房给烈士母亲居住。顾母离世后,附近村民都将看护顾正红故居视为己任。由于烈士故居是泥土墙,近年来因雨水冲刷等原因,墙体破损、剥落。省、市、县非常重视,先后对顾正红故居进行了6次修缮。
顾正红故居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有一块大理石碑。近年来,顾正红故居先后被省市县各级政府命名为“江苏省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滨海县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滨海县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烈士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当地的百姓,每年的清明节和“五卅”“七一”等重要纪念日,都会有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前来凭吊,缅怀先烈。盐城、滨海的媒体,在每年的五月以副刊等形式,刊发纪念顾正红及“五卅”运动的文章。
今年5月,在烈士牺牲百年之际,顾正红事迹展陈馆建成开放,现代淮剧大戏《顾正红》也于2025年5月15日完成首演,烈士的事迹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烈士的精神深深镌刻在盐阜大地上,成为激励广大干群奋勇前行的力量源泉。
缅怀是为了传承和发展
5月15日-16日,上海市总工会及下属普陀、黄埔、虹口、静安等区总工会,和党史、宣传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团来到烈士故乡;
江苏省总工会、党史工办及省委党校相关负责人也来了;
盐城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党史办、市总工会及各县(市、区)总工会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也来了……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也是“五卅”运动爆发100周年,同时也是顾正红烈士壮烈牺牲100周年。作为烈士故乡,盐城市及滨海县高度重视烈士的缅怀工作。特别是作为工人的“娘家人”,盐城市及滨海县两级总工会早在数月前就努力推动氛围浓厚、意义深远的简洁纪念活动。
今年2月中旬,市县两级工会赴沪顾正红纪念馆等地调研,实地了解百年前的历史史实,并对接纪念活动相关事宜。
滨海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总工会等部门精心组织地方创作班子,全员启用本地淮剧团演员,编排大型现代淮剧《顾正红》,生动再现其在党的领导下从热血青年成长为工人运动先锋,并最终壮烈牺牲、点燃“五卅运动”的壮阔历程。该剧于5月15日晚完成首演,获得前来参加活动的嘉宾们的一致好评。
烈士家乡正红镇修缮了烈士故居,建成了顾正红事迹展陈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遗物,通过志愿者的细致讲解,将顾正红烈士从盐阜大地走向上海工人运动前线的壮烈一生娓娓道来。
纪念顾正红烈士牺牲100周年座谈会上,江苏、上海两地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均提出,站在烈士牺牲百年的历史节点,各级工会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坚持党对工会的全面领导,让工会成为职工信得过、靠得住的“娘家人”,在高质量发展中再立新功。北京、上海、南京、盐城及滨海县等地的6名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座谈顾正红烈士的历史功绩。
与顾正红同岁的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宋乃德,1941年率地方民众建捍海大堤,后人称之为“宋公堤”。“我很欣慰我父亲和顾正红两个历史人物均成为地方红色名片。”宋乃德之子宋乔生在座谈会上深情地说,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宣传他们的事迹,让我们的后代永远记得,如今祖国强大自立于世界之林,正是由顾正红等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举办纪念顾正红烈士牺牲100周年活动,这是对烈士永久的纪念,更是对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新四军纪念馆文史部原主任陈宗彪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座谈会后,与会嘉宾开展实地调研,走访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宋公堤主题文化展陈馆等地。通过参观现代产业项目与红色文化地标,嘉宾们深刻感受到烈士故里不仅守护着红色根脉,更在绿色能源、生态经济领域展现出创新活力。
来源:射阳市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