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谢娜同台倒计时!12年再合体,这次还有黄晓明王冰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09:03 1

摘要:撒贝宁和谢娜十二年后同台主持,不是为了回忆过去,是为了让鸿蒙系统被更多人记住。

撒贝宁和谢娜十二年后同台主持,不是为了回忆过去,是为了让鸿蒙系统被更多人记住。

11月28日,央视四个频道同时直播一场叫“鸿蒙星光盛典”的活动。

表面上是科技发布会,实际是四个主持人轮番上阵,撒贝宁讲法律段子,谢娜笑得像过年,黄晓明在场,王冰冰一出现,弹幕就刷成一片。

这不是偶然,这是算准了的。

他们四个人,一个代表理性,一个代表情绪,一个代表流量,一个代表颜值,凑在一起,不是为了凑热闹,是为了让技术不冷场。

鸿蒙系统,一个连很多年轻人说不清是干嘛的科技产品,靠这四个人,一夜之间变成了全网热议的话题。

央视没请明星唱歌跳舞,没请网红直播带货,它请的是能让人坐下来看完三十分钟不换台的人。

谢娜说“十二年没一起主持了”,这话听着像怀旧,其实是算账。

2012年她和撒贝宁在《我们有一套》搭档,那时候观众还习惯在电视前等节目。

2024年,短视频把人的注意力切成碎片,没人愿意花时间看一个枯燥的技术演示。

央视知道,光讲代码、讲生态、讲兼容性,没人听。

他们得先让人笑,再让人停,最后让人记住。

谢娜是四川人,中秋晚会在四川办,她上台就是“回家”。

她不是来主持的,她是来当“乡音催化剂”的。

她一开口,老家的叔叔阿姨就跟着笑,笑完,手机一刷,鸿蒙两个字就记住了。

她不是在演,她是在帮央视把冷冰冰的科技,翻译成老百姓能听懂的话。

黄晓明为什么在?

他不是来演戏的。

他2023年一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被全网模仿,成了流量密码。

央视要的不是他本人,是他背后的那股劲儿——争议就是关注,骂声也是流量。

他坐在那儿,不用说话,弹幕就自动刷起来。

他不是嘉宾,是钩子。

王冰冰呢?

她不是颜值担当,她是信任符号。

央视的年轻观众,很多是冲着她才点开直播的。

她不吵不闹,不抢镜头,但只要她在,观众就觉得“这节目靠谱”。

央视用她,不是因为好看,是因为她代表了一种“不折腾”的稳定感。

在满屏滤镜和夸张营销的时代,她成了反向锚点。

这四个人,一个来自湖南卫视,一个来自央视新闻,一个来自影视圈,一个来自网络平台。

他们不是随便挑的,是央视在打一场精准的“收复失地”战。

过去十年,年轻人不再看央视晚会,觉得太老套。

现在,他们把湖南卫视的热闹、微博的热搜、B站的弹幕、抖音的节奏,全揉进一场科技发布会里。

这不是创新,这是生存。

鸿蒙系统要的是生态,不是技术参数。

生态是谁用?

是普通人。

普通人不会关心芯片架构,但他们会因为谢娜笑了,跟着点开链接;因为撒贝宁说了句“这系统比离婚协议还严谨”,顺手下载试试。

官宣时间是10月26日,直播是11月28日,中间隔了整整一个月。

这不是宣传周期长,是央视在等。

等谢娜的微博热度自然发酵,等黄晓明的梗再传一轮,等王冰冰的粉丝再涨一波,等撒贝宁的段子在短视频平台被剪成一百个版本。

他们不急着播,他们等的是情绪积累。

等到大家心里都痒了,才开播。

这不是发布会,是情绪引爆计划。

你注意到了吗?

这场活动,没提一句“国产替代”,没喊一句“科技自立”,但每个环节都在说:这系统,是咱们自己弄的,是能让你笑、让你信、让你用的。

它不靠口号,靠人。

人比代码重要,情绪比参数管用。

央视终于明白了,技术再牛,没人用,就是废铁。

要让人用,就得先让人觉得,这东西不是高高在上的,是能跟谢娜一起笑、跟撒贝宁斗嘴、跟王冰冰一起看星星的。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把科技包装成综艺吗?

可你想想,苹果发布会请的是谁?

乔布斯。

乔布斯去世后,库克请的是谁?

没有明星,没有笑声,只有PPT和参数。

结果呢?

年轻人转身就去用华为。

华为用的是鸿蒙,而央视,正在用谢娜、撒贝宁、黄晓明、王冰冰,替鸿蒙打通最后一公里。

他们不是在卖系统,是在卖一种感觉:这个系统,懂你。

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央视越来越像一个老练的推销员?

不喊口号,不吹牛,只把人请来,让他们自然地说话,自然地笑,自然地转发。

你被感动了,你就记住了。

你记住了,你就试了。

你试了,它就活了。

这场盛典,赢的不是技术,是人心。

鸿蒙要的不是市场份额,是信任。

而信任,不是靠发布会给的,是靠谢娜那句“又要见面啦”给的。

你敢不敢说,你真的没因为谢娜笑了一下,就多看了两眼鸿蒙的介绍?

来源:聪颖枫叶Hgw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