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官宣三款反舰导弹!号称自主研发引领全球,碰见中美就傻眼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18:50 1

摘要:三款全新空射反舰导弹集体亮相,还放话这是纯自主研发,靠智能和模块化就能领跑全球市场。

ADEX 2025防务展上,韩国LIG Nex1公司一出手就炸了场!

三款全新空射反舰导弹集体亮相,还放话这是纯自主研发,靠智能和模块化就能领跑全球市场。

要知道这家公司刚拿下“韩国铁穹”天弓-3的核心合同,现在又剑指导弹出口,这波操作真能成吗?

号称要引领全球的三款导弹真的有那么厉害?

LIG Nex1这次展出的三款导弹,简直是按“作战套餐”设计的,从轻型到超音速全覆盖,分工明确得很。

最轻巧的是250磅级的L-MSM导弹,别看它才3米长,本事可不小。

作为专门适配KF-21、FA-50这些韩国主力战机的“小个子”,它最大的亮点是能换“脑袋”——弹头模块能根据任务换成反舰、高爆甚至诱饵样式。

打个比方,要是一架KF-21发射一群L-MSM,有的负责冒充目标骗敌方雷达,有的专炸军舰,配合得滴水不漏。

更关键的是它300-500公里的射程,再加上30分钟的续航,足够在敌方防空圈外打游击了。

比它壮一圈的是1000磅级的L-MCM导弹,这货走的是“智能生存”路线。

导引头同时装了红外成像和CMOS图像传感器,相当于既有夜视眼又有高清摄像头,再怎么干扰也难骗过去。

不管是打军舰还是炸地面工事,穿透式弹头都能钻进去再爆炸。

韩国现役反舰导弹

而且它能联网共享信息,遇到拦截还会自己绕路,生存能力比传统导弹强不少。

最重磅的当属改名后的SASM超音速导弹,以前叫“空对舰导弹-II”,现在改名强调多用途,既能打军舰也能炸地面目标。

虽然具体性能没细说,但超音速导弹本身就是硬通货,能大幅压缩敌方反应时间,这在海战里可是致命优势。

LIG Nex1敢说“快速开发”,可不是吹牛,秘诀全在“吃老本”——把成熟技术攒出新导弹。

这家公司本身就是韩国防务界的老玩家。

从1985年就开始牵头搞国产防空导弹,后来还参与了L-SAM远程防空系统的研发,手里的导引头、推进系统技术早就经过实战验证。

就像这次L-MCM用的红外成像技术,之前在L-SAM的拦截弹上已经试过水,拦截成功率相当不错,拿来改改装在巡航导弹上自然轻车熟路。

更聪明的是它的“捆绑销售”策略。

就像之前把K-ALCM巡航导弹和KF-21战机打包卖一样,这次的L-MSM、L-MCM也能直接适配韩国产战机。

对想买KF-21却担心武器配套的国家来说,这简直是“一站式购物”,不用费心找第三方导弹适配,吸引力确实不小。

毕竟KF-21的隐身设计和武器挂载能力本就有竞争力,配上同款导弹更是如虎添翼。

不过这里也藏着个疑问:自主研发真的纯自主吗?

要知道韩国防务装备一直依赖欧美技术,比如KF-21的部分航电系统就有外援。

这次导弹的核心部件是不是完全国产,恐怕还要打个问号。

LIG Nex1喊出“引领市场”的口号,勇气可嘉,但现实恐怕没那么简单。

全球导弹市场早就挤满了高手,这三款新导弹想突围难度不小。

先看近处的竞争对手,美国的AGM-158C反舰导弹射程超900公里,还能隐形,中国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早就列装多年,实战口碑过硬。

相比之下,L-MSM的射程和隐身能力都不占优,SASM的具体性能还没公开,想跟这些老牌强者抢市场,还差着点积累。

再说说自身的风险。

三款导弹现在还停留在展示阶段,L-MSM要到2026年才造原型,2028年才开始地面测试,L-MCM更是要等到2029年才完成地面测试。

武器研发最怕“跳票”,万一测试中出点技术问题,错过市场窗口期,再好的设计也白搭。

但换个角度看,韩国导弹的目标市场其实很明确,那些想买先进武器又不想被欧美绑死的国家。

比如东南亚一些国家,既需要反舰导弹保护海岸线,又青睐性价比高的装备,L-MSM这种能大量部署、还能灵活换模块的导弹,说不定能找到突破口。

而且LIG Nex1刚拿下KDDX驱逐舰的舰空导弹合同,未来要是能搞出“舰空+空射”的导弹套餐,竞争力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说到底,LIG Nex1的三款新导弹,不只是简单的武器产品,更是韩国防务产业“走出去”的敲门砖。

从牵头研发天弓-3、L-SAM这些国之重器,到现在推出可出口的导弹套餐,韩国正在一步步摆脱对外国装备的依赖,试图在全球防务市场分一杯羹。

不过野心归野心,技术实力、市场时机、国际竞争都是绕不开的坎。

这三款导弹最终是能成为“爆款”,还是沦为“展品”?

2026年原型机下线、2028年地面测试,这些关键节点将给出答案。

来源:南破青丝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