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汉东湖高新区刚投用的滨河公园开园三个月日均客流不足二十人,连保洁都轮班减半。
武汉东湖高新区刚投用的滨河公园开园三个月日均客流不足二十人,连保洁都轮班减半。
这数字把附近上班族看懵。
午休想找个地方放空,地图一搜直线距离五百米,真走过去发现连共享单车停放点都没设,门口柏油断头,野草从地砖缝里探头,风一吹像给地面加了一层绿滤镜。
拍照发群里,同事反问是不是P图,荒凉得过分。
公园本身并不差。
沿河岸线拉出一公里,水质目测能到二类,对岸成片的粉黛乱子草在十月太阳底下泛着柔光,白鹭低飞,手机随手一拍就是屏保。
长椅是防腐木,跑道是彩色沥青,路灯装了太阳能板,硬件挑不出毛病。
问题出在人气真空。
工作日中午,芯片企业研发楼里的年轻人想遛弯,出园区大门先面对双向六车道的凤凰山高架,没斑马线,没红绿灯,得硬闯。
胆子小的直接退回工位点外卖。
傍晚六点天擦黑,路灯亮是亮了,可厕所铁门挂锁,想方便只能原路折返办公楼。
小卖部没影子,自动售货机里空空荡荡,扫码显示补货中。
跑完三公里口渴,比耐力更考验忍耐。
周末情况更尴尬。
住主城区的人开车过来,导航显示四十分钟,下高架最后两公里堵成停车场。
带娃家庭找不到滑梯秋千,只能看草坪劝返。
想野餐,发现桶满溢,盖子合不上,苍蝇打团。
拍婚纱的工作室倒是来过一次,新娘提着裙摆踩到狗屎,摄影师当场劝退,回去就把种草笔记删光。
类似空城公园在武汉不是孤例。
去年汉口北一条网红樱花大道爆红,视频播放量破亿,实地探访发现沿途没公厕,观众边赏花边找墙角,保洁员连夜加班刷洗。
江夏大公园2019年开园,投资九位数,头两年入园人数抵不过对面小区广场舞大妈。
设计图里喷泉、栈桥、阳光草坪一应俱全,真正开放后喷泉因运维贵停摆,栈桥木板开裂,草坪被狗刨出坑。
运营缺位,颜值再高也撑不起日常。
滨河公园的命运如出一辙。
建设方把界面做得漂亮,移交后缺持续投入。
周边三公里内住宅少,产业园区占八成,人口潮汐明显。
白天楼里亮灯,晚上人去楼空,公园变成黑暗里的孤岛。
没有社区接驳车,没有共享单车站点,没有商业配套,连卖水的都想省房租。
城市更新节奏里,重建设轻运营的老毛病又犯一遍。
有人建议干脆把公园划进企业后勤,让大厂出钱出人维护,对内当福利,对外预约开放。
深圳南山就有类似案例,腾讯在滨海大道旁做了一条空中花园,员工刷卡进出,节假日对社会放号,保洁、安保、商业一条线,草坪永远整齐,咖啡店开到晚上十点。
武汉能不能抄作业,要看管理部门放不放权。
更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地铁。
规划图里19号线二期会设站,直线距离公园北门三百米,若真落地,人流会跟着轨道来。
只是通车时间没写进合同,沿线居民怕是要等到孩子上小学。
远水解不了近渴,现阶段只能做微更新:把路口斑马线漆成彩色,先让上班族敢过马路;放两台移动公厕,解决最基本需求;引入自动售水机,利润给运营商,不用财政掏钱;把草坪边缘改成跑道,夜跑的人看见灯光就敢进来;找附近企业谈赞助,认养一块绿地,挂个牌也算引流。
城市绿地不是摆看的水晶盒子,得让它沾上烟火气。
人气不需要一夜爆燃,只要每天多十个人停留,三个月后就会长出新的生态。
保洁愿意多巡一圈,小商贩敢推冰淇淋车来,孩子哭声、狗叫声、吉他声混在一起,公园才真正开始呼吸。
滨河公园的尴尬像一面镜子,照出许多新城片区的通病:房子先起,配套滞后,公共空间成了布景板。
你花几十亿做基建,却舍不得每年几百万做运营,最后回报几乎为零。
与其等网红打卡拯救,不如先让附近上班族敢进来坐十分钟。
一张长椅、一瓶水、一盏灯,就是最实在的广告。
好风景不需要尖叫,有人用,才有价值。
来源:古道中邂逅历史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