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把历届选美冠军排成一排,像摊煎饼果子似的点评身材,有人连夜扒出她支教五年的账本,生怕“内在美”这三个字掺水。
辽宁那个穿汉服弹古筝的姑娘夺冠了,照片一出,网上直接开炸。
有人把历届选美冠军排成一排,像摊煎饼果子似的点评身材,有人连夜扒出她支教五年的账本,生怕“内在美”这三个字掺水。
闹腾了三天,热搜里冒出一个挺安静的评论:说小时候她妈嫌她眼睛小,现在突然成了“民族气质美人”,像被时代偷偷发了个安慰奖。
选美这事原本像一场大型拼图游戏,主办方递块、选手拼脸、观众找茬。
今年突然换了玩法:泳装分砍到25%,社会影响力占三成,热搜也算硬成绩。
有人调侃,这是把T台搬进微博热搜,冠军没出场就先背了半本社会新闻。
广东赛区冠军抖音里留着六年的整容日记,一条条对比照片像刷墙,粉丝一路见证“人工进化”。
底下有人留言:“我出钱供你读书,没让你改头换面。
”一句玩笑,把“人造美到底算不算作弊”扔回台面。
陕西那边倒坦然,人家说选的是“唐韵丰腴”,丰耳垂、圆脸盘,像博物馆里搬出来的仕女,评委打分高得离谱。
观众刚想骂,一想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小姐姐,闭麦了。
吵到最后,最扎心的其实是钱。
爆料贴里写辽宁赛区签了380万化妆品赞助,冠军得给品牌站一年柜。
听起来像商场招橱窗模特,只是橱窗换到了人民大会堂。
大家忽然懂了:不是审美变宽了,是生意换赛道了。
世界小姐去年取消了泳装,加了女性领导力演讲。
有人吐槽“以后得背政府工作报告才能夺冠”,转头看见19岁山区老师在台上讲留守儿童,又不自觉把弹幕删了。
原来我们把“选美”俩字看得太窄,真把它当菜市场挑瓜——转身才发现,瓜贩早贴好了产地溯源码。
Z世代在问卷里说气质比五官重要,可气质怎么打分?
组委会憋半天,给出一条解释:看公益时长、社交数据、观众缘。
听着像丈母娘挑女婿,却比皮尺量三围更接近生活。
说到底,谁不想被夸“你人真好”而不是“你鼻子真挺”呢?
吵归吵,票还是偷偷投了。
中年人投给圆润的唐风小姐姐,年轻人投给整过鼻子却陪山区孩子背诗的广东妹子,像在投票给平行宇宙里另一个更勇敢的自己。
选美棚顶的灯太亮,照得人无处躲,却也让人第一次看清——原来“被看见”可以有那么多姿势。
来源:缤纷麻酱u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