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为何没有刻意丑化叛徒?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5:56 1

摘要:中共台工委的领导班子由四人组成,这四人分别是书记蔡孝乾、组织部长陈泽民、武装部长张志忠、宣传部长洪幼樵。他们四人先后被捕,在狱中表现各异,表现最糟糕的是蔡孝乾,表现最刚烈的是张志忠。最后张志忠因坚贞不屈英勇就义,蔡孝乾、陈泽民、洪幼樵三人则变节了。

看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时,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这部电视剧在表达情感时非常节制,它没有一味丑化叛徒的形象。

中共台工委的领导班子由四人组成,这四人分别是书记蔡孝乾、组织部长陈泽民、武装部长张志忠、宣传部长洪幼樵。他们四人先后被捕,在狱中表现各异,表现最糟糕的是蔡孝乾,表现最刚烈的是张志忠。最后张志忠因坚贞不屈英勇就义,蔡孝乾、陈泽民、洪幼樵三人则变节了。

以往我们的影视作品对叛徒形象都是极尽丑化的,但《沉默的荣耀》在这点上做了大胆突破。除叛徒蔡孝乾一出场形象就比较猥琐外,陈泽民、洪幼樵这两个叛徒出场时的形象基本上是正面的。

蔡孝乾在《沉默的荣耀》中被丑化,实则缘于他不争气。作为台工委的一把手,他毫无气节,在第二次被捕后,他都还没受刑,就竹筒倒豆子,把所知道的一切都撩了。他的叛变直接导致了上千同志被捕,台工委也因他叛变而土崩瓦解。事后,他用同志们的鲜血换得了国民党方面一顶少将军衔的官帽子。蔡孝乾是个没有争议叛徒,是个极为恶心的叛徒,《沉默的荣耀》丑化他可以理解。

革命者被捕后有因贪生怕死叛变的,有熬不过酷刑叛变的,有被胁迫叛变的,还有被利益收买叛变的。《沉默的荣耀》在表现陈泽民叛变这段戏时,甚至都有点为他“开脱”的意味。他经受住了酷刑,但没有经受住小女儿的眼泪。观众看了这段戏后,几乎会对这个叛徒恨不起来。

为什么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会这样表现叛徒呢?一方面,自然是现在拍戏更开放了,《沉默的荣耀》这部剧在深挖人性,革命者也是会变的,在他变坏之前他未必就是一个坏人。另一方面,台湾隐蔽战线的档案尚未完全解封,很多情况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比如说,现在仍有人认为陈泽民没有彻底叛变,他被捕后没有供出他所知道的全部情况。再如,洪幼樵被捕后组织没有遭到更大破坏,他个人的结局不为人知(极可能被国民党杀害),他是否真叛变了,这是存疑的。

有个情况也很值得说明,国民党方面出于宣传目的,极力污蔑我方被捕人员的事例并不少见。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交织在一起,这就构成了历史谜团,而要解开这些历史谜团还需要时间。

举例来说,张志忠被捕后经受酷刑仍未供一事、未供一人,连大特务谷正文都称赞他是唯一的硬骨头,可国民党方面却伪造了张志忠的签名,大肆散布他已叛变的谣言。当时两岸相隔,我党没法获得更多信息辨伪,这也导致张志忠牺牲后会被我党长期误会。随着台湾白色恐怖档案陆续解密,张志忠的英勇事迹总算浮出了水面。经党组织仔细调查甄别,1998年张志忠正式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隐蔽战线有其特殊性,有些英雄倒下了,因缺乏足够的信息他们可能还会被误解。在台湾隐蔽战线的事迹尚未被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在很多信息不能完全得到佐证的情况下,影视剧拍摄要留有余地,避免把话说绝了。

事实上我们是有这方面教训的。在1962年拍摄的电影《甲午风云》中,刘步蟾就被刻画成了贪生怕死的奸佞形象,而事实上刘步蟾是一位以身殉国的爱国将领。影视剧以真名实姓表现历史人物时,需要慎之又慎,要对历史负责,出现类似丑化刘步蟾这样的偏差就很不应该。影视剧传播力度大,出现这样的一次偏差,搞不好就会对英雄的身后名以及对英雄后人的情感造成极大的伤害。

再隐蔽的事实总会有搞清楚的一天,再曲折的真相总会有理顺的一天,英雄不会永远埋没,他们一定会得到正名。当《沉默的荣耀》不再沉默时,隐蔽战线英烈们的事迹定会迎来后续。

2025年10月29日于丰台樊家村

来源:小于独爱看热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