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娜:从广东民间表演艺术的创新实践看国际文化传播‌‌‌|聚焦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18:08 1

摘要:10月29日,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贵阳举行,在下午举行的以“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文艺表达”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丽娜作了主题发言,她结合自己多年扎根广东民间文艺的实践经验,分享了传统文化在当代转

10月29日,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贵阳举行,在下午举行的以“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文艺表达”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丽娜作了主题发言,她结合自己多年扎根广东民间文艺的实践经验,分享了传统文化在当代转型中的探索与成果。

李丽娜介绍,广东作为多族群聚居地,拥有客家、潮汕、广府、雷州半岛及少数民族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她引用民俗学者萧放的观点强调:“看中国的民俗文化,一定少不了广东”。在她看来,目前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许多传统艺术面临传承断裂、仪式感淡化、受众老龄化等挑战。

基于此,李丽娜从文化认同、‌艺术创新和‌社会经济三个价值向度进行了分享。她认为,文化认同价值是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外侨胞的精神纽带;‌艺术创新价值‌为当代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社会经济价值‌则通过文旅融合激活了区域经济。

发言中,李丽娜还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渔歌(汕尾渔歌)为案例,回顾了2006年该项目仅十余名老艺人传承的困境。后来,通过曲目整理、进校园传唱、村委组织集体演练等系统性保护措施,让汕尾渔歌的传承群体已发展至上千人。

同时,围绕近年英歌舞在短视频平台引爆的现象级传播,以及醒狮、咏春成为传统艺术的国际对话等案例,李丽娜分别谈到了自己的看法。她以广州歌舞剧院在2018年创作的舞剧《醒·狮》为例,指出其标志着广东民间艺术从节庆仪式走向现代剧场,其国际传播已突破种族界限,成为跨国文化认同的典范。此外,咏春拳则通过精品舞剧实现主流市场突破,搭建了国际文化交流桥梁。

最后,李丽娜总结道:“岭南文化‘走出去’需构建文化共情,通过文明互鉴促进人民友谊,最终实现和平共处与合作共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刘青

编辑 陈美伊

二审 李劼

三审 田旻佳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