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瘦下来的那几斤,是肌肉、水分和免疫力,不是脂肪,身体把账单记在明年开春,连本带息一起讨。
立冬前“往死里饿”能瘦十斤?
真瘦下来的那几斤,是肌肉、水分和免疫力,不是脂肪,身体把账单记在明年开春,连本带息一起讨。
有人把晚饭直接扔进垃圾桶,夜里饿得啃指甲,第二天上秤轻了0.3公斤,截图发朋友圈,配文“自律给我自由”。
中国营养学会监测的同一批人,两周后基础代谢掉4%,同样吃一千二百大卡,之前能瘦0.5公斤,后来只掉0.1公斤,身体学会省电,脂肪像铁公鸡,一毛不拔。
肌肉每天被借去当燃料,大腿围少1厘米,走路开始飘,地铁急刹就晃,这不是轻盈,是发动机缺缸。
WHO把极端节食定义为每日低于八百大卡,连续三周,受试者血液里IgA抗体掉三成,感冒概率翻一倍。
立冬前后昼夜温差十度,风一刮,喉咙先痒,吃药七天,体重全回来,还多送0.7公斤水肿。
省一顿晚饭,买一盒感冒药,再搭两天请假扣的工资,算来算去不划算。
《膳食指南》给出的减法很简单:每天少三百到五百大卡,相当于把外卖大份米饭换成中份,再少吸两口奶茶,不挨饿,不掉肌肉。
有人嫌慢,一周只瘦0.25公斤,一个月瘦一公斤,半年六公斤,可这是纯脂肪,不反弹,连血压都降。
快和慢之间,差的是过年能不能穿旧裤子,不是体重秤上的数字游戏。
跳过晚饭的人,夜里十点半开始刷吃播,手机屏幕亮度调到最暗,口水往肚里咽,第二天早餐暴食四个包子,热量一千大卡,直接抵掉三天的节省。
营养学会把这叫“夜间补偿性进食”,发生率42%,几乎每两个断食的人里就有一个。
饿得越久,暴得越狠,身体怕饥荒,先存再说,脂肪是它的粮仓。
肌肉流失后,血糖没地方存,餐后飙升,胰岛素猛打,两小时又低血糖,情绪像过山车,老伴一句话就炸毛。
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门诊记录,断食超过两周的中年人,焦虑量表得分高18分,家庭吵架频率翻倍。
瘦没瘦不知道,先把家里气氛瘦成纸片。
有人拿日本“八小时进食法”当挡箭牌,却看不见人家吃够蛋白和青菜,不熬夜、不走酒局。
照搬一半,只学“不吃”,不学“怎么吃”,就像只借别人刹车,不借方向盘,冲下悬崖怪车不好。
身体不认网红,只认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缺一个就。
立冬前冷空气一来,血管一缩,血压本就往上拱,再饿一顿,肾上腺素连夜加班,心率飙到一百,马桶上一起身,眼前发黑,扶墙三分钟。
医院急诊记录,每年十一月初,因节食晕厥的四十岁以上病人增三成,ct做完没出血,医生一句话:“回去吃饭。”
脂肪不是敌人,是身体过冬的棉被。
中年人的任务是把它从十斤厚改成五斤厚,不是一把火烧掉。
烧得太猛,先烤干自己。
中国营养学会给出的晚餐模板:一掌心清蒸鱼、两拳头水煮菜、半碗杂粮饭,十分钟吃完,热量四百大卡,饱到睡前,血糖平稳,第二天不掉头发。
运动放在饭后四十分钟,快走六千步,消耗二百大卡,顺带把血糖送进肌肉,脂肪继续当备用,不抢戏。
坚持三个月,腰围少六厘米,体检表上甘油三酯降一格,医生签字“继续”,这比朋友圈点赞实在。
有人担心“吃得少动得多”会关节报废,其实快走、弹力带、深蹲,对膝盖压力小于爬楼梯,体重每减一公斤,关节压力减四公斤,算清楚账,越动越省。
省的是以后换关节的十万块,还有卧床不能去海南机票的遗憾。
极端节食的尽头是反弹、暴食、免疫力塌方,像拆东墙补西墙,墙拆完,风直接灌进屋。
温和热量差、足量蛋白、规律睡眠,才是把墙加厚,把门缝堵严。
中年减肥不是一锤子买卖,是持续二十年的维修工程,今天偷的懒,十年后变成体检报告上的红字,医生不会替你签收。
立冬前夜,厨房灯亮着,蒸锅呼哧呼哧,鱼香飘出来,老伴盛好饭,孩子夹菜,你端起碗,脂肪在悄悄燃烧,肌肉被稳稳留住,血糖像平缓的小河,一家人说话的声音比锅铲还热闹。
这才是真正的“自律”,不是饿到发昏,是把日子过下去,把健康留到明年开春。
饿一顿能瘦几两,吃对一顿能瘦几年,你选哪个?
来源:仙人果健康私人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