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正能活下来的,是那些把AI当助手、把直播当展厅、把环保当卖点的公司。
2023年,装修行业不再靠发传单、挂广告拉客户了。
真正能活下来的,是那些把AI当助手、把直播当展厅、把环保当卖点的公司。
你还在用老办法等客户上门?
别人已经用AI机器人在微信里自动识别谁是“比价党”、谁是真刚需。
土巴兔的系统能从上千条咨询里,精准挑出82%的高意向客户——不是靠人工筛选,是靠算法分析对话中的关键词、提问频率、犹豫时长。
一个普通咨询师一天接50个电话,效率顶天了;一个AI系统,24小时处理5000条,还不会累。
这不是科幻,是2023年头部装修公司的日常。
抖音成了新的“装修批发市场”。
不是发几张效果图就完事,而是让客户“云监工”。
有人直播拆墙,一小时围观超10万人;有人拍泥工贴砖的慢镜头,配上“这灰缝你家能忍?
”的文案,评论区全是“求联系方式”。
数据不会撒谎:这类内容的转化率是传统图文的三倍。
为什么?
因为装修最怕“看不见的坑”,而直播把“过程”变成了信任的货币。
更狠的是绿色装修。
住建部新规一出,客户对甲醛、VOC、无醛胶的追问暴涨150%。
那些还在说“我们用大品牌”的公司,已经落伍了。
现在必须亮出第三方环保认证报告,甚至要能说出材料的碳足迹数值。
谁先拿到绿色认证,谁的获客成本直接降40%——不是因为便宜,是因为客户愿意为“安心”多付钱。
线上渠道也全面升级。
美团和大众点评的装修板块日活突破300万,不只是比价平台,更推出了“装修保障险”:施工出问题,平台先赔你。
这相当于给客户买了个“后悔药”,信任感瞬间拉满。
小红书的“家居博主联盟”则悄悄重构了口碑链路:一个真实业主拍的“我家装修避坑日记”,比广告文案有效十倍。
微信搜一搜新增的“本地装修服务”直达入口,意味着客户已经不再翻APP,而是直接搜“深圳 阳台改造”——你的名字,得出现在搜索结果第一页。
线下的玩法,更像一场“移动展览”。
有公司把厢式货车改造成VR样板间,开进小区门口,扫码就能戴上眼镜看“你家装完什么样”。
不用跑展厅,不用等周末,楼下遛狗顺手就体验了。
拼多多搞“整栋楼拼装”,十户人家一起下单,材料价打七折,设计费全免——这哪是装修?
这是社区团购的升级版,把“个体焦虑”变成了“集体行动”。
合作不再是竞争。
索菲亚和尚品宅配联手共享客户池,贝壳上线“装修过程可视化”系统,东方雨虹卖防水材料送免费设计。
你不是在卖服务,你是在嵌进一个更大的信任生态里。
谁的系统能接入别人的数据,谁就能借力打力。
最聪明的公司,已经把工具链搭好了:AI筛选客户,企业微信沉淀私域,小程序自动发合同、收定金,直播引流,VR体验转化,环保认证背书,物业合作锁定新交付小区。
这一整套动作跑下来,客户留存率比过去高出65%。
复购率也从过去的8%跳到28%——因为客户知道,你不是卖完就跑,你是在帮他管好整个家。
客户要的,从来不是“便宜”,而是“确定性”。87%的人关心环保,79%的人怕工期拖延,73%的人不敢全款付。
你把这三点都解决了:材料有检测报告,进度每天自动推送,付款分阶段有保障,客户自然愿意把家交给你。
别再问“现在还能做装修吗?
”答案是:能,但只属于那些把技术当工具、把透明当信仰、把服务当产品的公司。
你做的不是装修,是信任的交付。
2024年,没有“装修老板”,只有“家庭服务系统运营商”。
你,准备好升级了吗?
来源:生活小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