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8日的ELLE风尚大典上,王耀庆对钟楚曦那句刻意结巴的抢……抢……抢着送祝福,让全网集体化身阅读理解大师,有人拍案叫绝称其“内娱梗王”,有人痛批这是“公开处刑”。
10月28日的ELLE风尚大典上,王耀庆对钟楚曦那句刻意结巴的抢……抢……抢着送祝福,让全网集体化身阅读理解大师,有人拍案叫绝称其“内娱梗王”,有人痛批这是“公开处刑”。
现场视频显示,主编刘冲、刘亦菲与杨幂等人入场时,四人一度因空间不足挤作一团,刘冲还不慎踩到刘亦菲的裙子,而钟楚曦被质疑未主动让位。
尽管支持者强调她身穿1987年古董高定礼服、契合“百花齐放”主题,但网友仍将其与周冬雨、马思纯等影后对比,嘲讽其“资历不足却站中心”。
这场争议迅速演变为网络暴力。 钟楚曦个人社交账号评论区被攻陷,“抢C位”标签牢牢贴在她身上,为后续王耀庆的“调侃”埋下伏笔。
5天后,王耀庆在ELLE盛典主持席上,对着钟楚曦抛出那句充满停顿的“抢着送祝福”。 镜头捕捉到钟楚曦笑容瞬间僵硬,脱口而出“吓死我了”。
这句话被网友逐帧分析:重复的“抢”字是口误还是故意? 现场观众描述,王耀庆说完后台下一片哗然,有人交头接耳,有人面露惊讶。
支持派认为这是王耀庆一贯的“抽象喜剧人”风格,他此前因COS王者荣耀亚瑟、红毯“遛弯式步伐”等搞笑行为收获热度,此次只是活跃气氛。 反对派则痛斥其“低情商”,利用女性争议痛点博眼球,“如同当众揭伤疤”。
事件发酵后,王耀庆工作室的应对堪称公关案例级操作。 首轮回应轻描淡写:“不背锅”三个字被批“茶味过重”;次日凌晨的长文则火药味十足,直接抨击网络环境是“文明世界的H废水”。
称现场因嘉宾位次临时调整,“抢着送祝福”是台本外临场发挥,结巴纯属“吃螺丝”(主持人行业术语,指口误)。
强调“以我在内娱的咖位没资格调侃他人”,还能接到工作全靠“交付能力和谦逊”;
痛斥部分网友“拿着放大镜揣测恶意”,煽动男女对立的行为。
相比之下,钟楚曦方始终沉默,仅通过ELLE宣传造型,仿佛无事发生。
网友为此吵成两大队形。 支持王耀庆的阵营认为,网络过度解读扼杀艺人表达自由,“如果钟楚曦像贾玲、黄渤那样自黑一句,事情早翻篇了”。
反对阵营则反呛:“凭什么要求受害者配合玩笑? ”更有观点指出,若性别互换,舆论风向必然不同——男性前辈公开调侃女性后辈,隐含的权力关系值得玩味。
这场争论早已超越明星个人是非,变成公众对表达边界的集体辩论。 当王耀庆的“抽象风格”撞上内娱的“敏感神经”,结果竟是其直接退出主持舞台。
从VOGUE到ELLE,两场风波的核心都绕不开“C位”二字。 业内共识是,C位归属涉及咖位、资历、品牌合作等多重因素,但网友却乐于将其简化为“道德审判”。
类似争议早有先例:2017年芭莎慈善夜,张韶涵因被挤至C位遭网暴,即便捐款70万仍被嘲讽;而辛芷蕾等演员因用作品证明野心,反而赢得舆论支持。
钟楚曦的困境在于,大众对其红毯造型的记忆远胜作品。 《芳华》之后,她缺乏重量级奖项傍身,导致争议来时“底气不足”。 这与凭《日掛中天》获威尼斯影后的辛芷蕾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用实力让野心变得理直气壮。
如今,王耀庆的“退圈宣言”仿佛一记警钟:当每个玩笑都可能被拆解成恶意,每句台本都可能被解读为剧本,内娱的公共表达空间还剩多少? 而钟楚曦的沉默或许暗示着另一种答案:如果行业始终执着于“站位战争”,而非作品厚度,下一个被推上审判席的会是谁?
来源:一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