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报警的是当地一家物业公司的员工,他们要对一套公寓做公用设施检查,可怎么都进不去门,无奈之下只能求助警方。
在2024年8月6日,英国大曼彻斯特博尔顿市的警方接到了一通特殊报警。
报警的是当地一家物业公司的员工,他们要对一套公寓做公用设施检查,可怎么都进不去门,无奈之下只能求助警方。
警方赶到后开展福利检查,推开公寓门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愣住了。
羽绒被里裹着一具遗体,经过确认,死者是23岁的夏洛特・里德。
谁也没想到,这扇紧闭的门后,藏着一桩跨越一年的悲剧。
公寓里的景象很反常,没有想象中独居者的杂乱,反而一尘不染。
看得出来,夏洛特是个在乎生活品质的人,这和那些自暴自弃者的住处完全不一样。
探员在冰箱里找到了保质期到2024年7月的食物,门后还堆着一大堆积压的信件。
这些细节拼凑到一起,让在场的人心里都有了不好的猜测。
病理学家安德鲁・科茨博士后来对遗体做了检查,遗体已经出现了木乃伊化的状态。
他解释说,这种自然变化耗时一年左右是合理的,这也让尸检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结合现场的食物和信件,大家推断夏洛特大概在2023年夏天就已经离世了。
更让人唏嘘的是,警方在夏洛特的手机里,没找到和任何人的聊天记录,唯一的对话对象竟然是ChatGPT。
2023年7月30日,她给这个AI发了最后一条信息:“帮帮我,我又忍不住吃了东西。”
AI回复说“你似乎对进食感到矛盾”,夏洛特紧接着回应:“这是我不想吃的食物,真让人沮丧。”
探长保罗・奎恩后来在法庭上陈述,所有证据都指向同一个事实,夏洛特生前没和任何人交谈过,ChatGPT是她唯一的接触对象。
本来以为只是简单的失联事件,没想到背后是这样极致的孤独。
一个23岁的年轻人,本该有热闹的社交圈,最后却只能对着冰冷的AI倾诉,想想都让人心里发堵。
夏洛特的家人后来接受采访时说,他们从2021年9月起就和夏洛特失去了联系。
家人到处找她,可她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一点消息都没有。
邻居们也反映,平时很少见到夏洛特离开公寓,她的社交圈似乎早就封闭了起来。
夏洛特的姐姐卡罗琳・卡洛透露,妹妹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和神经性贪食症这类进食障碍抗争。
本来以为她只是需要时间调整,没想到情况会一步步恶化。
更让人惋惜的是,2022年夏洛特曾经有过一次心理健康诊疗预约,可她最后拒绝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和相关服务机构联系过。
助理验尸官斯蒂芬・蒂斯代尔后来分析,随着时间推移,夏洛特逐渐和家人疏离,推开了所有关心她的人,同时也切断了专业的救助渠道。
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越孤独越不愿接触外界,越不接触外界,孤独感就越强烈,最后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
警方在公寓搜查时,没发现任何自杀倾向的迹象,也没有药物残留。
夏洛特的日记里,也没有记录相关的问题。
皇家博尔顿医院的病理学家因为遗体状态特殊,没能查出具体死因,最后法官只能以“存疑裁决”终结了调查。
夏洛特的家人在社交媒体上发了悼文,说她是个美丽又才华横溢的女孩,精通吉他和键盘演奏,对艺术充满热忱。
家人永远深爱着她,这份思念会伴随余生。
看到这样的悼文,再想想她生前的孤独,真的让人很难不感慨。
现在AI越来越普及,很多人在孤独的时候都会想到和AI聊天。
但ChatGPT这类工具,终究没有专业的医疗资质,它们能做的只是表面的共情,根本识别不了复杂的心理健康危机,也提供不了实质的干预。
之前美国就发生过青少年向AI倾诉自杀倾向,最后没得到有效引导而离世的事件。
如此看来,夏洛特的悲剧并不是个例,它折射出的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隐忧。
现在独居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看似生活充实,实则内心孤独。
社交媒体上的虚拟连接,终究替代不了现实中的人际互动。
有时候,一句真实的关心,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远比AI的千言万语更有力量。
夏洛特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关注身边人的状态很重要。
如果发现有人长期封闭自己,不愿接触外界,一定要主动伸出援手。
对于那些正遭遇心理健康困扰的人来说,拒绝专业帮助并不是明智之举,及时求助才是对自己负责。
科技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AI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孤独,但它们永远替代不了真实的人际关怀和专业的医疗支持。
夏洛特的悲剧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她的故事里吸取教训,多给身边人一点温暖,让每一个陷入困境的人都能感受到关怀,不再独自面对黑暗。
毫无疑问,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降低求助门槛,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的可达性,加强社区支持网络建设,这些都是破解孤独危机的关键。
希望未来不会再有人像夏洛特这样,把AI当成唯一的寄托,最后在孤独中悄然离世。
来源:曦言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