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浙江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20周年。10月28日下午,绍兴柯桥区稽东镇大桥村的田野里,一堂沉浸式的“稻田思政课”正在进行。来自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师生,将课堂搬至这里,在稻田里面话“两山”,用“文化的声音”传播“理想的种子”,让思政教育在泥土中生
今年是浙江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20周年。10月28日下午,绍兴柯桥区稽东镇大桥村的田野里,一堂沉浸式的“稻田思政课”正在进行。来自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师生,将课堂搬至这里,在稻田里面话“两山”,用“文化的声音”传播“理想的种子”,让思政教育在泥土中生根、在青春里拔节。
稽东镇位于会稽山南麓,近年来,该镇深入挖掘乡村资源禀赋、深化共富产业链建设,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农创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柯桥区深化“千万工程”实践的缩影之一。
课堂在稻浪间开讲,暖场音乐《风吹麦浪》随风而起,22级学生巩六一、23级学生谢易儒、24级学生陈思佑、25级学生云思瑀共同朗诵《秋天里的中国》,在金黄稻穗间感悟时代脉动。稻田化作课堂、乡村变为教材,思想在田埂上流动,青春与土地在歌声中共振。
“思政课不是关起门来说教,而是要走进生活、融入人民。”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戚鸿峰。他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为引,结合稽东镇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实践,讲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意义。“传媒学子要用声音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故事,让青春的稻浪闪耀理想之光。”
课堂邀请到稽东镇大桥村党总支书记黄钢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讲述大桥村如何通过“生态修复+文化引领”,将“两山”理念从理论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乡村振兴的实景。学生们在稻田间聆听、思考、记录,从“乡土叙事”中读懂“时代表达”。
在青年分享环节,学生们纷纷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实践经历,畅谈自己对于“两山”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让思政与青春在田野间共鸣。
24级研究生杨硕谈到:“当脚踩泥土、稻香扑面时,才真正理解‘土地的语言’。传媒学子要用声音记录乡村变迁,让镜头对准最真实的中国。”22级学生张赫结合专业学习,分享“声音表达与价值传播”的关系:“‘表达力’不仅是技巧,更是一种责任。我们要以文化育人,让声音成为传播信仰的力量。”23级学生王宝潼则从青年视角谈“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认为稻田课堂让青年在自然中体悟信念、在实践中找到方向。
他们的发言生动真挚,稻香作伴、稻浪为幕,一场思政与青春的共鸣在田野间回荡。
课堂最后,全体师生与村民齐声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金色稻浪随风翻涌,歌声在山谷回荡,定格成一幅“青春与信仰同频、思想与土地共生”的画面。
“让学生在大地上感悟理想,让文化在稻浪间生长。”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吕帅说,这堂“稻田思政课”是一次“行走的课堂”,更是一场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
稻浪金黄、青春正红。思政教育在田间生根发芽,文化自信在歌声中传递延伸。在希望的田野上,新时代的青年正用脚步丈量中国,用声音表达信仰。
来源:中国蓝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