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十月家国同庆、重阳敬老之际,四川省苍溪县石马镇创新开展为期一月的“情暖石马镇 梦圆天安门”摄影活动。该活动采用“场景复刻+精准服务+多方联动”模式,为全镇322名65岁以上老人摄影留念。此举让“家门口的天安门”成为传递家国情怀的纽带,以暖心行动打通了敬老服
金秋十月家国同庆、重阳敬老之际,四川省苍溪县石马镇创新开展为期一月的“情暖石马镇 梦圆天安门”摄影活动。该活动采用“场景复刻+精准服务+多方联动”模式,为全镇322名65岁以上老人摄影留念。此举让“家门口的天安门”成为传递家国情怀的纽带,以暖心行动打通了敬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温暖的精神力量。
长久以来,传统敬老活动多停留在物质帮扶层面,赠送米面油等形式,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许多老人都有着“到北京看天安门”的心愿,却因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等原因未能实现。为破解这一难题,石马镇大胆创新,将象征国家符号的天安门场景“搬”到当地,搭建起沉浸式主题摄影场地。
图为活动现场
活动筹备阶段,工作人员精心布置背景展板、准备小红旗、五星徽章等标志性道具,虽没有真实场景的恢宏气势,却满满承载着对老人们的敬意与关怀。拍摄现场热闹而温馨:青松村刘海泉夫妇留下婚后数十载首张正式合影,老人们纷纷感慨“在家门口圆了天安门梦”。此次活动参与率高达95%以上,较以往传统敬老活动提升近30%,吸引周边5个乡镇关注借鉴,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敬老服务不能‘一刀切’,要让每位老人都感受到专属温暖。”石马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赵淼说。为实现全覆盖,民政工作人员杨讴远提前开展半个月摸排,精准掌握13位行动不便老人信息,制定“上门服务清单”。
针对老年人体力有限的特点,石马镇推出“分村错峰+全程引导”服务机制,各村(社区)提前3天通过微信群、广播发布通知,按年龄分段安排拍摄时段,减少老人等候时间;12名青年党员志愿者提供“一对一”服务,从整理衣物、梳理头发、引导姿势到现场打印、免费镶框,全程高效衔接,30分钟完成全流程,实现“即拍即得”。
图为活动现场
“你看这照片拍得多精神!在家里就拍上了照片,连相框都裱得这么精致,太贴心了!”家住中华村的赵贵成捧着照片说道。这种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既解决了老人参与活动的实际困难,更推动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在细节中落地。
图为参加活动的老人合影
此次公益摄影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多方协同发力。镇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场地、物资,承担照片打印和装裱费用;本地婚庆公司主动提供摄影设备和技术支持;以“村播书记”张林为代表的12名青年党员志愿者全程参与服务。青年志愿者杜勇军说:“能为长辈们做事,让他们开心,很有意义。”
石马镇的敬老爱老不是一时之举,下一步将计划每年重阳节开展“乡村敬老摄影活动”,整合阵地设立“老年影像角”提供常态化服务,组建志愿服务队吸纳多方力量,定期开展探访、体检、文化陪伴等活动。
“我们要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推动敬老爱老常态化、长效化,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石马镇党委书记李利娟表示。
一张张照片,定格幸福瞬间,承载家国情怀,传递时代温情。石马镇以公益摄影为纽带,既圆了老人们的“天安门梦”,更织密了乡村敬老服务网络,用实际行动诠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增添了浓厚的人文底色。
来源:源点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