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时候身体出问题,不是突然的。它会偷偷提前打个招呼,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没听懂。尤其是肚子这个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脾胃、肝胆、肠道全挤在这一块儿,哪个地方出点状况,肚子都会先有点小脾气。
有时候身体出问题,不是突然的。它会偷偷提前打个招呼,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没听懂。尤其是肚子这个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脾胃、肝胆、肠道全挤在这一块儿,哪个地方出点状况,肚子都会先有点小脾气。
在门诊,经常能遇到那种“肚子不舒服”但说不出哪不对劲的病人。有人说胀、有人说隐痛、有人干脆说“就是怪怪的”。可一查,有的竟是胰腺癌、肝硬化甚至肠癌的早期信号。问题是,这些病一旦拖到后来,基本都不是轻松事儿了。
别等“肚子有话要说”时才后悔没早听清楚。下面这几种腹部表现,如果不是短暂的、偶发的,而是反复出现、越来越明显,那就不能当作普通胃胀或吃坏肚子对待了。
很多人吃完饭感觉胃胀,就归咎于“吃太快”“吃多了”“食物不好消化”。确实,偶尔胀气问题不大。但如果每天都胀、饭前饭后都胀,甚至早上空腹也胀,那就不是简单的消化问题了。
肠道菌群紊乱、肠动力下降,甚至某些早期结肠癌,都可能以慢性腹胀为信号。尤其是中老年人,伴随腹胀出现的还有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形态异常,那就得警惕。
有一种叫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情况,近年来越来越常见。它会让人吃什么都胀气、打嗝、肚子咕噜响,久了甚至营养吸收都出问题。
很多人一说上腹痛就觉得是胃炎或胃溃疡,吃个抑酸药就完事。但问题是,有些胰腺或者胆囊疾病,也会以“胃痛”伪装,尤其是胰腺癌早期,疼得不剧烈,却特别怪,说不清的隐痛、胀痛、后背也跟着不舒服。
胆囊结石发作时的绞痛,常常出现在右上腹,放射到肩膀或者背部,很多人以为是肌肉拉伤。可等到胆囊炎、胆囊穿孔,就不是吃点药能解决的事了。
慢性胃炎确实常见,但如果长时间胃痛伴随体重减轻、贫血、食欲明显下降,那就不能只盯着胃看,胃癌、淋巴瘤等消化道肿瘤也要考虑进去。
如果哪一天突然摸到肚子某个地方有个“硬块”,别急着以为是囤的脂肪团。真正的脂肪,是松软的,不会局部硬邦邦地鼓起来。如果是质地坚硬、位置固定、甚至逐渐变大的包块,那就得提高警惕。
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肠道肿瘤、胰腺囊肿、肝脏肿块,都可能在腹部形成“可触及的包块”。特别是一些腹膜后肿瘤,早期没症状,只是摸着不舒服,一查才发现问题不小。
有时,包块还伴随隐痛或压痛,说明已经有炎症或压迫其他组织。别怕去医院,越早查清楚,越有主动权。
很多人对腹泻、便秘早就习惯了,一有事就自己跑药店买点药,觉得挺方便,但其实这是掩耳盗铃。尤其是腹泻和便秘轮流来,每次都没规律,甚至带点黏液或血丝,这性质就变了。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但也可能是更严重的——肠炎、息肉,甚至早期结直肠癌。年轻人也会得,不是“年纪大才会有的病”。特别是大便颜色变深、变黑、变细,或者排完便总觉得没排干净,这些都不是小事。
肠道肿瘤早期往往没有剧烈疼痛,只是“便便不对劲”。很多患者回忆起来,都是从“便秘不通”开始的,结果一拖三五年,发现问题已经晚了。
有些人短时间内肚子明显变大,裤腰都穿不上了,体重也跟着飙升,但其他地方没怎么变。这种快速腹围增大,尤其是伴有乏力、腿肿、黄疸或食欲差,就要注意是腹水问题。
腹水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表现。它可能来自肝硬化、肾病、心衰,也可能是恶性肿瘤的腹膜转移。肝硬化引起的腹水,是最常见的,很多慢性乙肝或长期喝酒的人,等到腹水出来,说明肝功能已经撑不住了。
而恶性肿瘤造成的腹水,往往进展快、伴有腹痛、体重下降,患者常误以为自己变胖了,结果却是身体在积液。这个时候,再强调“控制饮食”已经没有意义,得立刻查明原因。
肚子不是个沉默的器官,它有事儿时,绝不会一点动静都没有。只是很多时候,那些“动静”太轻微,容易被我们忽略掉。
日常生活中,肚子的问题常被我们用“吃错了”“太累了”来搪塞,但真正警惕的人,会在不对劲的时候多想一步,多查一下。肠胃病不等于小病,有时候是大病的开场白。
别等到疼得受不了、瘦得吓人、吃不下饭才去查。肚子不会骗你,只是你没认真听。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文宏,王贵强.《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2]李兰娟主编.《现代传染病学》第4版.科学出版社,2018.
[3]王吉耀.《内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来源:护士的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