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舰压境,逼近委内瑞拉11公里!马杜罗怒斥特朗普“法西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5:17 1

摘要:故事的开端,是一艘名为“格雷夫利”号的美国驱逐舰,它悄无声息地却又极具挑衅意味地,驶入了距离委内瑞拉海岸仅11公里的海域。这个距离近到足以让人感受到来自庞然大物的压迫感,甚至比许多城市中,人们每日跨越的江河湖泊还要狭窄。

故事的开端,是一艘名为“格雷夫利”号的美国驱逐舰,它悄无声息地却又极具挑衅意味地,驶入了距离委内瑞拉海岸仅11公里的海域。这个距离近到足以让人感受到来自庞然大物的压迫感,甚至比许多城市中,人们每日跨越的江河湖泊还要狭窄。

紧随其后的是全球最大的航空母舰之一“福特”号,核潜艇、F-35战机等尖端武器悉数登场,使得美军在该地区的兵力部署达到了近一万人。

这番阵仗即便是冷战时期也鲜有匹敌。美国官方给出的理由是“打击贩毒”,并将委内瑞拉一个名为“阿拉瓜火车”的帮派定性为“毒品恐怖组织”。当人们试图探究这场“禁毒”行动的细节时,却发现其背后的逻辑和证据链漏洞百出。

文案|编辑:凤梨

自去年九月以来,美军宣称在打击行动中击沉了十艘船只,并造成43人死亡。而诡异的是,官方对于这些行动的具体细节却讳莫如深。船上是否真的载有大量毒品?使用了何种武器?被击毙者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一切大家都不知晓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起悲剧,更是将这场“禁毒战”的残酷与荒谬推向了高潮。十月中旬,美军的一次空袭导致两名该国平民丧生。一位母亲的悲泣道出了一个令人心碎的事实:她的儿子只是一个普通的渔民,而非什么毒贩。这无疑给美国的“禁毒”说辞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美国在法律层面的“创新”。据透露,特朗普政府曾向国会提交一份备忘录,声称美国目前正处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状态。这意味着,美军可以不经审判,便将疑似贩毒分子视为“非法战斗人员”,并对其采取直接击毙或抓捕的手段。

这种超越国际法框架的做法,即使在美国国内也引发了轩然大波。民主党议员公开谴责其为“非法杀戮”,前军事律师也质疑:“即便要抓捕毒贩,也该有鸣枪示警的程序,怎能直接开火?”按照惯例,海上执法通常由海岸警卫队负责,而如今却由更具攻击性的军方执行,这无疑让外界对美方真实意图的猜测愈发强烈。

面对如此巨大的外部压力,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的态度异常强硬。他在全国广播中痛斥特朗普为“嗜血的法西斯分子”,并迅速动员数十万预备役部队以备不测。同时他还宣布暂停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天然气合作。

这个仅有140万人口的小国,因允许美军舰在其水域进行联合训练,而被马杜罗指责为美国的“前哨站”。马杜罗还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委内瑞拉挫败了中情局策划的“假旗行动”,并抓获了四名雇佣兵。这些人原计划袭击美国军舰,然后嫁祸给委内瑞拉,以此制造开战借口。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处境无疑是这场大国博弈中的一个尴尬缩影。该国总理佩萨德-比塞萨尔虽然与马杜罗素有嫌隙,表面上称美军舰访只是为了“打击跨国犯罪”,并强调“重视与委内瑞拉人民的关系”,但在本国公民被美军误杀后,却始终未能发出强硬的声音。

特立尼达本身就是加勒比地区毒品贸易的重要枢纽,长期以来,它已被美国紧紧绑在“禁毒战车”之上,进退两难。

显而易见,美国的真正意图并非单纯的“禁毒”。委内瑞拉拥有世界领先的石油储量,却长期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这无疑成为美国在拉美推行“新门罗主义”的最大阻碍。

正如一些国际观察家所言,这套策略与当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如出一辙:先寻找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类的借口,然后派遣军队施压。

为了进一步孤立委内瑞拉,美国甚至不惜制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仅仅因为后者对美国的做法提出批评,便被扣上了“纵容毒品生产”的帽子。

如今的加勒比海,宛如一个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火药桶。美军的B-52轰炸机仍在委内瑞拉领空附近徘徊,马杜罗的军队也在边境严阵以待。国际社会对此深感忧虑,俄罗斯公开呼吁美国“避免不可挽回的错误”。

62个国际非政府组织更是联名致信美国国会,恳请他们制止这场闹剧,因为以“禁毒”为名的杀戮,最终受害的往往是无辜的平民。

说到底那11公里之外的军舰真正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清除毒品,而是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美国试图将整个拉美地区视为自己的后院,对任何不听话的国家进行“教育”甚至惩罚。

可时代早已不同,在这场看似波澜壮阔的对峙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被利用的小国、被伤害的平民,以及被肆意践踏的国际规则。加勒比海的波涛汹涌,但再大的风浪,也无法冲垮一个国家捍卫自身主权的决心。

来源:修竹书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