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亚马逊巨人蜈蚣(Scolopendra robusta),是蜈蚣科Scolopendridae、蜈蚣属Scolopendra的一种节肢动物。其体表多呈红色或黑色,存在黄脚型和橘脚型两种色型变异。一般体长25~30厘米,最大个体纪录可达44~46厘米。该物种分布
亚马逊巨人蜈蚣(Scolopendra robusta),是蜈蚣科Scolopendridae、蜈蚣属Scolopendra的一种节肢动物。其体表多呈红色或黑色,存在黄脚型和橘脚型两种色型变异。一般体长25~30厘米,最大个体纪录可达44~46厘米。该物种分布于南美洲北部和西部地区,以其巨大的体型和强悍的捕食能力而闻名。亚马逊巨人蜈蚣在我国没有自然分布,属于外来物种,一旦传入,可能会对我国生态环境、农林生产和公众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形态特征
亚马逊巨人蜈蚣分为头部和躯干两部分,由21个体节组成,每节均有一对步足。头部较大,长有一对长触角,具有感觉功能。触角基部外侧的头板上具眼孔,但通常只有一只眼睛或没有眼睛。头部后第一对步足特化为颚肢,带有毒爪,连接毒腺,是其捕食和防御的主要武器。尾部的一对步足形似触角,用于迷惑敌人,并可用来自卫。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亚马逊巨人蜈蚣多栖息在腐殖质丰富的土壤表层、枯木下方、岩石缝隙、树洞或落叶堆中,主要在夜间活动。这些场所既能满足其对高湿度的需求(防止体表脱水),又能提供天然庇护场所,避免阳光直射。
捕食行为:亚马逊巨人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以蜗牛、蜘蛛、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还会捕食蜥蜴、蛙类和啮齿类动物,甚至空中飞行的蝙蝠。其捕食行为主要依赖触角探测猎物,一旦接触就会迅速发起攻击,用颚肢将毒液注入猎物的体内,可在30秒内杀死体型硕大的老鼠。
攻击性:亚马逊巨人蜈蚣外骨骼坚硬,性情凶猛。在受到威胁时,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它们会用强大的颚肢迅速咬住敌人,并释放毒液。其行动敏捷,能快速移动以捕捉猎物或逃避威胁。
生长繁殖:亚马逊巨人蜈蚣平均寿命约为5~10年,具体取决于环境条件和食物供应。通常一年繁殖两次,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雌性每次产卵15~60枚,并守护至幼体蜈蚣自行离开。幼体蜈蚣要需近一年的时间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危害与威胁
1. 威胁生物多样性
作为外来物种,亚马逊巨人蜈蚣在我国缺乏天敌制约,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一旦传入,可能会使其成为优势物种。它们会与本地物种争夺资源,从而导致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影响原有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下降,影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危害农业生产
直接破坏:蜈蚣在土壤中活动,可能直接破坏农作物的根系,导致作物生长不良。特别是在农作物幼苗期,根系较为脆弱,容易受到蜈蚣的侵害。
间接传播:蜈蚣在爬行过程中,体表可能携带一些植物病菌或寄生虫卵,增加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风险。
3. 威胁公众健康
亚马逊巨人蜈蚣的毒液中含有多种毒素,包括神经毒素、细胞毒素、酶类物质、溶血蛋白质等。人被其螫伤后,通常会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等;对于过敏体质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心悸、肢体抽搐,极端情况下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应急处置
如果不慎被亚马逊巨人蜈蚣螫伤,应尽快去除伤口处的颚肢,用肥皂水或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以中和毒液的酸性,并尽快就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禁止携带、寄递活体动植物进境。违反规定的,海关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关发布”
来源:海关发布
